鋼都鞍山市南15公裏,娘娘廟山腳下,這裏有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溫泉療養院,也是目前我國建設中的四大康複中心之一的遼寧省湯崗子溫泉。放眼四望,隻見亭台樓閣襯著飛紅點翠,曲徑欄橋映著湖光山色,桃紅柳綠伴著鳥語花香,這裏不愧為一處集旅遊、療養和理療康複等多種功能的理想之地。
湯崗子溫泉,已有千餘年曆史了。據《海城縣誌》記載,湯崗子溫泉早在唐朝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即被人們發現。古人稱溫泉為“湯”,此地周圍又有山岡,便名為“湯崗子”。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入泉沐浴,並醫治過傷兵。遼代金代宗完顏雖乞買也曾到此入浴。明清以來,“築室其上,沐浴者絡繹不絕。或雲:坐湯可以祛病”。1921年,張作霖聽說這裏的溫泉能使人“清心延壽,返老還童”,就修建起一所“龍泉別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又在這裏修建了“日本陸軍醫院”和“玉泉館”,後來又有偽“滿州國”皇帝溥儀修起了“龍宮溫泉”。愛新覺羅·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他曾在湯崗子“對翠閣”樓上住過一周時間。1932年3月6日,溥儀和婉容合影於湯崗子溫泉門口。解放前的湯崗子溫泉一直為達官貴人霸占,成為他們的別墅、別宮所在地。1948年2月,鞍山解放後,黨和政府在湯崗子溫泉附近廣植花木,美化環境,對原有設施進行整修擴建、新建,至1950年5月,湯崗子療養院開始接待療養者和各種疾病患者,從此結束了溫泉為達官貴人霸占獨享的曆史而揭開了為人民醫治疾病、恢複健康的新篇章。湯崗子的礦泉水、熱礦泥蘊藏豐富。熱泥為國內獨家,埋藏於上更新統注地沉積層上部,深度達四五十米,範圍比礦泉分布麵積大2.5倍。
湯崗子原有18處溫泉,泉水從地下花崗石裂縫中湧出,每日湧水量1000多噸,水溫從57℃至72℃。如今我們已看不到原始的泉眼———它已被插入地下的五根人工鐵管所代替,也聽不到一般泉水的叮咚聲———它已被抽水機的馬達轟鳴所掩蓋。隻見晶瑩透碧的泉水,憑著地下自然的壓力,翻滾著浪花,沿著碗口粗的鐵管向上噴湧。鐵管將地下泉水引上來,先儲存到水庫裏,再揚上水塔,然後送到各醫療室及病房,供全院的醫療和部分取暖、洗滌之用。湯崗子溫泉水清透明,無色無味,含氧、氟、二氧化矽、鈉、硫酸根和氮氣等均高於地下水。礦泉水中還含有氧氣。氧氣是一種具有微弱放射性和惰性氣體,是鐳在放射蛻變過程中的產物。含有氧氣的礦泉水有較高的醫療價值。用此泉洗浴,頭發發亮,皮膚滋潤,關節活絡,周身舒暢。泉水和礦泥裏還含有鎢、鉬、鍺、釩、鈦、碘、鉛等20多種元素和鐳、鈾等微量放射性元素,因此對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椎炎、肩周炎、皮膚病、老年病、神經性疾病,以及外傷後遺症、慢性婦科病等40餘種慢性病有顯著的療效,總有效率達96%以上。泉水能飲,有健胃、增進食欲的功能。正在建設中的湯崗子溫泉理療康複中心正是憑借這些獨特的優勢和罕見的高效吸引國內外患者前往治療。
目前療養院擁有床位1300張,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5000多患者,並且已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朋友也慕名來此療養。療養院內設有皮膚科、風濕病科、老年病科、神經科、中醫科、綜合病科、骨外科、理療科、體療科等十幾個科室,采用水療、泥療(局部、全身)、電療(光療、磁療)、蠟療、竹管療,以及輔之以體療、針灸、按摩等多種理療手段,在礦泉理療和康複醫學方麵積累了一整套豐富的經驗,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經過治療,許多患者的痼疾得到根治,滿意而歸的外國朋友回國後常常寫來熱情洋溢的信件,感謝這裏的中國理療康複專家!
湯崗子療養院位於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千山風景區內。被譽為東北“諸山之冠”的千山風景區內,群峰聳立宛如千朵蓮花,其中以五佛頂、仙人台為最高。由於地勢奇險峭麗,遠在隋、唐時代,千山就開始了廟宇建築,後來經過佛教、道教繁盛的金元時期和明清兩代,建築的廟宇越來越多,最著名的就有“五寺、八觀、九宮、十二庵”,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龍泉寺、祖越寺、中會寺、大安寺、香岩寺;無量觀、圓通觀、青雲觀、慈祥觀、武聖觀;南泉庵、鎏金庵、木魚庵、伴雲庵、大皇庵、西明庵等廟宇。其中尤以無量觀和被稱為五大禪林的龍泉、大安、香岩、中會、祖越等寺最負盛名。
這些古老的建築,坐落在重巒絕壁、老檜蒼鬆、奇花異卉之間,每當春夏風歇雨晴時,秋冬霜雪降後,靡不呈妍鬥趣,令人流連忘返。古人曾用“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刹不古”來描繪千山。如今的千山,更加絢麗多姿,風光旖旎,名泉加上勝景,使得來湯崗子溫泉療養院沐浴療養的病人,既可療病,又可賞景,那份愜意和悠然,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