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包玉剛邵逸夫和寧波幫 (1)(1 / 3)

包玉剛和真心英雄

包玉剛1984年第一次回家鄉寧波。寧波那中國第一書房天一閣,給包玉剛遞上了剛剛查出的包氏家譜。世界船王包玉剛才知道,原來他是包公的第29代孫。

包玉剛也給了寧波一個驚喜:投資創建寧波大學。他同時在北京投資一個項目:建一個大飯店,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叫兆龍飯店。

寧波人捐建項目,多以父親或母親或父母親的名字命名。譬如香港特首董建華,寧波人,他的舅舅為寧波大學捐建的航海樓,是以董特首的外公寧波人顧宗瑞的名字命名的,叫宗瑞航海樓。

寧波自古有義鄉之禰。寧波一帶的浙東學術,提倡知善知惡,是謂良知,為善去惡,是謂格物。(寧波人王陽明《致良知》)

浙東甬商,恪守誠信。包玉剛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的專訪時說,他的事業發展並無奧秘,靠的是意誌、機遇和信譽。

鄧小平說:寧波的優勢有兩個,一個是寧波港,一個是寧波幫。

寧波人邵逸夫,今年98歲,從寧波機場出來時,眼鏡晶晶亮亮的,眼睛亮亮晶晶的,他又把下一批捐款的兩億元定下,他在內地捐資辦學迄今已近30億元矣。

寧波幫幫寧波的故事,這20年來,感天動地傳宗接代!寧波幫幫寧波的故事,還要從1984年8月1日說起。那—天,鄧小平說: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在這之前,1949年5月6日,**說:要注意保護寧波幫大中小資本家的房屋財產,以利我們團結這呰資本家在上海與我們合作。

在這之前,1916年8月22日,孫中山來寧波說:凡吾國各掉,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與影響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而甬人之經營於外者,自無不隨母地之發展而益形發展矣。

孫中山的謀母地之發展,不正是寧波幫幫寧波之先見嗎?孫中山繼而說:以寧波既有此土地,有此資力,苟能積極經營,奮發自強,寧波不難成為吾國之第二上海。是在諸君之努力耳。

諸君者,自老寧波幫到新寧波人之真心英雄者也。

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鍾,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把握生命裏的每一感動,燦爛星空誰是真心英雄。(摘自《真心英雄》)

包玉剛、邵逸夫等等老寧波幫,把故鄉情深這篇文章做得浩浩蕩蕩。薪火相傳,新寧波人又把民營企業混合經濟的篇章領先一步做得漂漂亮亮。

寧波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有王陽明、黃宗羲為代表的明清浙東文化,有古代的2432名進士、12名狀元、數萬名舉人和數十萬名秀才童生,有當代的路甬祥、童第周、譚家楨等86位中國科學院院土,有周信芳、潘天壽、沙孟海,有馮驥才、餘秋雨、陳逸飛,有丁磊、柯受良、貝貝龍,有國內唯一引進的國際一流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寧波,經濟與文匕齊飛,活力共潛力一色。寧波一港口胸襟,水鄉音韻,浙東風骨,中華精神!

邵逸夫的名人檔案

港龍航班的乘客快走完的時候,寧波機場大廳遠處出現了一輛輪椅。輪椅後邊是整麵牆的大玻璃窗,窗外射進的陽光使坐在輪椅上的人,逆光出場。暗暗的好像從曆史深處前行。幽幽的好像默片時代的無聲電影。他是邵逸夫。

邵逸夫默片時代就默默地做起了電影,1925年在上海與兄弟聯手成立天一影片公司,直至創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人稱影視王國。

邵逸夫終於從逆光處出來,好像一個推鏡頭把他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下推到了21世紀的今天。

他一身淺灰西服,一副晶亮的無邊眼鏡。西服上衣口袋裏,插著質地講究疊成三折的白手絹,好像開出一朵純白的百合。晶亮的眼鏡後邊,是更加晶亮的眼睛。他一笑,眼睛這樣地晶晶亮亮,閃爍著積98年之智慧的星光。

天上有一顆邵逸夫星。地上有一個邵逸夫獎。邵逸夫星是國際永久編號的2899號行星。1990年由國際小行星命名組織批準,為答謝邵逸夫對中國教育科技事業的貢獻。邵逸夫獎,是國際性年度教育獎,2002年在香港設立。分設天文學、數學以及生命科學和醫學3個獎項。每項獲獎者獲100萬美元。人稱東方的諾貝爾獎。

我第一次看到一位98歲的人,眼睛燦若星星。他的眼神幾乎可以傳遞一切,幾乎無須再用嘴表述什麼。他坐的輪椅推進機場貴賓室時,他的菲傭上前遞給他一件薄毛衣。

是的,這裏不冷。這裏是他熱熱的故土。來這裏就是來家裏。去年11月他也是說來就來了,一下飛機就想吃豆漿了。兩位寧波朋友就帶他去街邊一家永和豆漿,吃油條喝豆漿。其實哪裏都有豆漿,可是就覺得在家裏喝豆漿,和家鄉人在一起喝豆漿,熱乎乎甜滋滋的,好喝。

家鄉人愛他。寧波大學裏的逸夫教學樓、逸夫職教樓、逸夫圖書館,一見邵逸夫就煥發起來,展示它們的成長,傾訴它們對邵逸夫的永遠的牽掛。逸夫圖書館大廳裏,有一座劉開渠先生的雕塑:邵逸夫。邵逸夫站到雕像旁笑笑地問:像我嗎?像。像得比邵逸夫還像邵逸夫。

劉開渠大師,用點睛之筆,把邵逸夫的神,點出來了。邵逸夫雕像的眼睛,幽默、聰穎、睿智、年輕,年輕得好像就要飛揚起來。一個有追求、前進目標不斷前移的人,就是一個年輕的人。邵逸夫1986年以來,每年捐資內地教育億元以上。教育部某部門有一張中國地圖,邵逸夫有捐贈的地方就插上一顆紅五星。邵逸夫已經捐資辦學近30億元達4000多個項目,是古今中外捐資助學史上的第一人。紅五星已經插遍地圖,那是邵先生的紅心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