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包玉剛邵逸夫和寧波幫 (1)(2 / 3)

邵逸夫說:創業、聚財是一種滿足;散財、捐助是一種樂趣。

有人說邵逸夫早就不關心怎麼賺錢,隻操心怎麼花錢。他1973年就創立邵氏基金,每年撥款給世界各大慈善機構,英國女王1974年授予他皇家勳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77年又封他爵士。美國舊金山市把每年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不管有邵逸夫,還是有邵逸夫星,也小管是怎樣的高齡,邵逸夫走到袓墳前,默默地跪拜,畢恭畢敬。寧波人重情重義,才有說不盡的邵逸夫基金。邵逸夫今年98,常常惦念寧波或是專程飛回掃墓,或者就是回家看看。98歲的人,心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想寧波了,就回寧波了。不願驚動方方麵麵,隻對前來接他的仨倆朋友,晶晶亮亮地笑著。

隻是笑著,並不說話,也無需說話。到貴賓室沙發上坐下後,夫人方小姐說起今朝怎麼樣,邵逸夫用地道寧波話說:是(即今朝,這裏隻好用漢語拚音)這個如曆說的是這樣清晰到透亮,也給我一種晶晶亮亮的感覺。方小姐又說了什麼,邵逸夫又說:是老濃(寧波老話,老婆的意思,第二個字的發音無法用哪個音準確地標出)。我想給邵逸夫列個名人檔案。

姓名:邵逸夫最有魅力的部位:眼睛、風度翩翻。專利:老寧波話。愛好:捐資。操心的事:怎麼把錢花出去。特點:巨富而不用保鏢,因為沒做過虧心事。希望:合海內外同胞之力量,實現教育強國目標。不能不去的地方:寧波不能不做的事:把盤子裏的蛋糕吃幹淨。

後來,中央台報道東方諾貝爾獎揭曉,內地有南開大學的陳省身等5位教授獲獎。

因為包玉剛

19乃年美國《財富》雜誌稱包玉剛為:海上的統治者。1976年美國《新聞周刊》稱包玉剛為:海上之王。隻是,那個年代,中國人大都不知道,有一個世界船王叫包玉剛。知道船王包玉剛的,也大都不知道他是寧波幫。同是家鄉寧波人,又有誰見過這位船王?

世界航運波濤迭起,包玉剛總是世界船王。包玉剛去世後靜靜地躺在一個海水湧湧的地方,關於他,墓碑上隻有最直白的一行字:包玉剛,生於1918年,卒於1991年9月23日。

1981年包玉剛擁有的船隊,就超過美國或蘇聯等國家船隊的總噸位。有人問他老是飛來飛去的是不是坐包機?包玉剛說,他是吃寧波鄉下鹹菜蘿卜幹長大的,哪能坐包機?

賓館服務員拿到包玉剛要換洗的衣服總是驚訝一一那麼普通的布衣,什麼名牌也沒有。後來,1984年10月他少小離家老大回,第一次回到闊別40多載的老家寧波市鍾包村,一位村婦給他送來幾隻熱熱的煮雞蛋。包玉剛接過家鄉的雞蛋,心呼呼地熱了起來,她說,世界船王擁有世界,還有什麼禮物能打動他?有。家鄉人送的熱雞蛋。

10月19日,包玉剛和當時的寧波市長共進晚餐,服務員端上一盤裹著芝麻炸得金燦燦的寧波湯元。包玉剛夾起一個金燦燦的湯元放到市長盤裏,說:這就是兩千萬美元。這是包玉剛投資創辦寧波大學的第一筆款。包玉剛從1984年投資建寧波大學建兆龍飯店等,他本人和他的家人,一直捐贈至今。他對他的4個已成婚的女兒說過:一個人有一雙鞋子就夠了。女兒們還長個子的時候,他對夫人說,給女兒買鞋要買大一號的。今年穿著大一點,明年就正好了。

曾經有人說這位環球航運集團主席成天環球坐飛機,比坐轎車的時間還多。包玉剛想那他更得鍛煉身體。他選擇了跳繩。包玉剛的公文包裏就永遠裝著他的親愛的跳繩。在倫敦的飯店裏,天蒙蒙亮他就下樓走出大堂。走到飯店外,他從包裏掏出一根繩子。

英國警察見一個年紀挺大的人在霧中手握繩子,立刻警覺地走過來。

那個瞬間,警察的想象力一定已經編織起一個案子。警察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其實,繩子不就是用來跳繩的嗎?包玉剛送禮物喜歡送健康一跳繩一根。撒切爾夫人也得到過一根包氏跳繩。

至於遊泳,包玉剛得了血癌去世前十幾天,還在堅持一隻要還有一點力氣。

世界船王的成功,因為意誌和信用;世界船王的成功,也因為開放和包容。他的4個女婿,一位是奧地利人,一位是新加坡人,一位是日本人,一位是香港人(後來有變動)。

包玉剛在設立包氏獎學金之後,1986年又征得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的讚同,由中、英和包玉剛三方成立中英友好獎學金,每年支持四百來名中國學子赴英深造。

1984年8月1口,鄧小平在北戴河說: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當年的12月19日,在北京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同日還簽署了包玉剛捐資2000萬美元創辦寧波大學洽談紀要,這是寧波人、寧波幫最知道的。

包玉剛就是要#(這個日子捐資,慶祝香港回歸。有人說包玉剛出手不凡,包玉剛後來戲言說他是寧波大使。他香港、北京、英國地奔走,為了寧波。他深知寧波需要從省裏計劃單列出來,才能輕裝前進。他向中央呼籲讓寧波成立特別市,其實就是直轄市的意思。寧波當然不能夠成為直轄市,於是1985年底就批準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包玉剛說這樣免掉了許多層次和拐彎,他這個寧波大使好當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