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序誠信宣言書(1 / 1)

當人們都在用疑慮的目光審視對方的誠信而變得人人自危、個個防範的時候,在誠信危機橙色、紅色預警頻頻閃亮的時候,走出了這樣一位推銷員,他推銷好產品,推銷讓企業家成功的智慧,更擔當社會責任,他就是邰勇夫。

與邰勇夫先生神交已久。先是他寄給我的一本記錄著他的人生奮鬥經曆的紀實小說吸引了我,使用的方式還是他的專長:推銷。當電話中傳來了一個中氣十足,聲音洪亮又充滿自信的陌生聲音時,我在不經意間已被這個名叫邰勇夫的推銷員的個人魅力所吸引——“黃老師您好!我用兩腿做筆、血汗做墨、大地做紙,一步一個腳印、曆經十年風雨書寫了一部推銷員的真情故事!希望您能夠在《中外書摘》雜誌上向廣大讀者推薦。”

這讓我連猶豫的餘地都不可能有了,我當即回答:“請你用最快的方式把書寄給我。”

當中國的各界名人都想到應該在寫書上亮相時,一位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來趕此“熱鬧”了。他不像名人們一開始就能以其顯赫聲名奠定暢銷書的基礎,他得比一般名人有更曲折的經曆,有更打動人的情感,當然還得有更生動的描寫。這一切邰勇夫都做到了。這本以一個推銷員的奮鬥經曆為主線的紀實文學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推銷員形象。隨著作者生動的敘述,讓我不由自主地進入這個原本很陌生的推銷員的世界,為書中主人公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曆和創業路上的曲折艱辛而關切、同情、憤怒、喜悅、感歎、激動。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全書的,並且立即決定摘用圖書的部分章節,刊發在《中外書摘》雜誌上。

這篇書摘刊出後受到了《中外書摘》雜誌讀者的普遍好評。一位美國好萊塢的製片商也曾打來電話表示對這本書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各地的報刊、網站也都以不同的形式推介或連載該書內容。一時間邰勇夫的名字不脛而走。這部書以自傳紀實的形式真實記錄了中國推銷員的生存狀態,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中國推銷員的形象,為中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邰勇夫以一個普通推銷員的身份寫就的優秀作品使人不由得想起了“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的至理名言。

因書中故事是從社會生活中提煉而成,故時有思想的火花閃現。而蘊含其中的經營理念、商業智慧甚至超越了職業的局限,讓不同職業的人都能從中得益。作者在寫作時對讀者的定位是麵向社會底層讀者,然而這本書卻讓社會各階層的人喜歡,香港《大公報》的總編輯在書報攤上尋找這本書;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軍在北京圖書大廈買到這本書,馬上命令他的政治部主任,“一定要請這本書的作者邰勇夫來給部隊做一次報告”;台灣一位退了休的老師讀了這本書,專程從台灣飛到湖南拜訪邰勇夫……當然他們首先是讀故事,同時他們的社會實踐又決定了他們更能從一些平凡而真實的故事,而不是某些枯燥的說教中接受有益的教誨。當他們讀慣了時下一些耳提麵命教導你成功的“勵誌”類圖書後,讀這樣一本貼近現實,貼近讀者心靈的書時,當有清風拂麵的感覺。

讀邰勇夫的作品會有多方麵的感受,這些已被多數人所傳揚。我想到了被人說及較少的一點:他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推銷員的喜愛。我曾驚訝於他情願放棄政府公務員和大學教師那種比較穩定、也符合“高尚職業”標準的工作,而甘於麵對一個充滿艱辛、動蕩又前途莫測的職業。我佩服他超越世俗觀念的勇氣。中國也許不在乎少了個政府公務員或大學教師的邰勇夫,卻也許很在乎少了一個“第一推銷員”的邰勇夫。他在選擇推銷員的職業時一定是在這個吵吵嚷嚷、充滿了浮躁心態的世界裏,傾聽了發自心靈深處的要求。選擇職業是追求財富的需求,也是追求精神愉悅的需要。人們往往記住了前者而忘記了後者。試想如果一個人每天8小時麵對的是深感痛苦的工作,那麼高薪帶給他的快樂也就很有限了。而任何一種創造性勞動都基於對工作的喜愛,並由此產生的如癡如醉的工作狀態。如果我們的社會環境都有利於每個人找到他們真正適宜、喜愛的工作,我們的社會進步將是何等可觀!

從邰勇夫的作品中我們會感受到他發自內心地對誠信的呼喚。這種呼喚,更多的是在控訴、鞭撻社會上的各種醜惡現象中發出的,這種揭露比頌揚有更大的感化力量。書中揭露了中國直銷業一位借官方背景和“催眠術”來招搖撞騙的大師,人們對他的謊言都已經習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明知被他騙了還要感恩戴德、頂禮膜拜。這是極其可悲與可怕的現象。我們從書中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憂患意識。

《中外書摘》雜誌主編:黃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