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永遠是誘人的、難解的、世界性的謎。無數老嫗、童稚,都為它心醉癡迷;無數藝術巨匠為它的永久魅力所傾倒;無數學者為它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對這一文化之源的探討,似乎永無窮盡。總有新的發現、新的理解,又再探索、再發現、再理解……它帶給人們的不隻是夢幻與神秘,更多的是理想、創造與動力。原始的思維和哲學,溝通了現代人與遠古祖先的心靈,人們將通過神話,窺見人類的過去。認識人類自己,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這一潮流早已衝開了我們幽閉已久的心扉。認識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神話,寫下了人類文化史的第一頁。
人的想象在神話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能動作用。凡是原始社會人們想達到而沒有能力達到的,便企圖借助想象實現。神話的想象並不是憑空的妄想、胡想,歸根到底,乃是決定於氏族社會現實的需要。他們的思維是樸素的,想象是自發的,那種以己度物,從類比出發的結果,便創造了一個千變萬化的神秘世界。在那個幻想的世界中,人與動物竟然存在血緣關係,他們與它們可以互變,人可以擬物化,物可以擬人化。又由於原初人的知識非常貧乏,在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最初因為工具的落後,被迫當自然力的奴隸。他們把自然力對人的壓迫,看作是各種神靈在起作用,而漸漸萌發了神的觀念。有神就有神的活動以及講述神事活動的故事,這就是神話。
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頻繁,由戰爭導致民族遷徙,能征善戰的民族英雄為人們所景仰,取代了神靈的地位。人類由祖先崇拜發展到英雄崇拜,原始神話的神與部落英雄事跡相互混合,神話與人話的結合,意味人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叱吒風雲的部族英雄,帶著神聖的靈光,為人們廣泛傳頌。這樣,便同時出現了曆史的傳說化和神話的曆史化。這是傳說從神話的混合體中首次分化。對這一部分傳說,在神話學上又稱為“社會神話”。
最初的傳說和神話一樣古老,兩者經常混同,界限模糊,故統稱為上古神話傳說。
神話不是任何時候都會產生的。在氏族社會之前,人剛剛脫離動物狀態,幾乎談不到有什麼生產力,基本上靠自然的恩賜,屬於蒙昧階段,不可能創造神話。大約在母係氏族公社,人類有了初步的勞動生產能力,靠漁獵為生,已有簡陋的居住房屋,有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組織,大家共同勞動,人們開始形成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才為神話的創造提供了條件。
中國古代還產生過大量的愛情傳說與仙人傳說。初期,它們有的不但借用了神話的表現手法,甚至直接向神話取材。古人在記載神話、愛情傳說、仙話時,界限並不嚴格。當今有學者稱之謂“廣義神話”。後起的神話的衍生作品,它們當然不像原始神話那麼純粹,卻流著神話的血液,彼此界限模糊,所以又約定俗成地稱為“神話故事”或“神魔故事”,或“神仙故事”。
神話是一種最具有統一性的綜合的意識形態,包括原始初民的全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因此被稱作那個時期的“百科全書”。神話是通過幻想的方式把客觀世界加以形象化,並且是原始初民集體信仰的產物,神聖而可信。越是原始的神話,越是不自覺的敘事藝術。隨著文明的進展,神話才逐漸由樸野而文學化。我們現在從古籍中所見到的神話,幾乎都經過後人不同程度的潤飾與加工。所以神話的還原是一項很艱巨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