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搏鬥類武術(1 / 1)

這是一種以擊敗對手為目的的直接格鬥形式的武術。在這類武術形式的對抗中,雙方憑借平時練就的功夫,不拘一格,鬥智、鬥勇、鬥技,按照一定的規則克敵製勝。搏鬥運動又分為散打、推手和短兵三種具體的對抗形式:赤手空拳,手腳並用,踢、打、摔、拿全麵展開的,稱為“散打”;雙方手臂相接,隻憑自己高超的手法,借對方進攻的勁,將對手推出而取勝的,稱為“推手”;用藤、皮、棉做成的短兵器進行格鬥的叫做“短兵”。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化,中華武術已經洋洋灑灑,蔚為大觀。特別是套路武術,更是萬紫千紅,百花齊放,誰也說不清究竟有多少種類。光是拳術就有舒展靈活、快速有力的查拳、華拳;輕靈柔和、綿綿不斷的太極拳;剛烈緊削、下盤穩固的南拳;洗練明快、氣勢兼雄的形意拳;擺扣走轉、身移勢變的八卦掌;發力剛脆、貼身近攻的八極拳;大開大合、放長擊遠的通背拳;拳法密集、如連珠炮般的翻子拳;猛劈硬掛、擊長兼短的劈掛拳;以腿為主、變化多端的戳腳;樸實無華、攻堅打硬的少林拳;翻滾跌撲、身法莫測的地趟拳;擬形狀物、妙趣橫生的象形拳等等。表一概括了中國現代武術的基本內容。

這個多姿多彩的武術體係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看慣了今天往返折疊、左旋右轉、躥蹦跳躍、閃展騰挪的武術表演的人大概會以為武術自古以來就是這番模樣。其實,武術像其他任何一種文化形式一樣,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曆史的長河中慢慢地積累著,經過了無數次量變和質變,隻是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才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樣子,而它的萌芽卻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

顯然,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也有很多不同,這兩種武術形式互相補充,共生共榮。

表一武術分類表(根據呂光明《武術小辭典》221頁)

類別

內容

說明

套路類

拳術項目

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掛拳、螳螂拳、八極拳、猴拳、醉拳、華拳、花拳、鷹爪拳、綿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等

大都各有獨特的器械練法

器械項目

短器械:刀、劍等

長器械:槍、棍等

雙器械:雙刀、雙劍、雙鉤、雙頭雙槍、雙匕首、鴛鴦鉞、雙鞭、刀加鞭、雙鐧、勾鑲等

軟器械:九節鞭、流星錘、繩標、三節棍等

器械大都由古兵器或生產工具演變進化而來

對項練目

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

按預定套路對練

集體項目

六人以上進行武術徒手、器械、徒手與器械練習(包括單練和對練),均為集體項目。如集體拳、集體器械,以及拳械合練項目

動作整齊劃一,可用音樂伴奏,多穿民族服裝

搏鬥類

對抗類

兩手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搏鬥(無預定套路),為散打(或對抗項目)。如散手、推手、短兵、長兵等

動作有實戰意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