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國古代園林的類型(2 / 2)

自然風景園林的內容又極其豐富多彩,樓台亭閣種種點景自不必說,更有道觀、佛寺、私園置於其中,還有英雄、美人、忠臣、名士的陵墓加以點綴,有的還是前朝皇家的棄苑。這種園林大小不一,自然景色各有不同,但分布最廣,為當地人士所珍愛,尤其在許多曆史文化名城中,更是少不了的組成部分。

自然風景園林,在古代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它們都離城市不遠,不像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那樣鎖閉。像杭州的西湖,揚州的瘦西湖,濟南的大明湖,蘭州的五泉山等,都可以劃入這一類園林之中。這一類園林是在自然山水中發展起來的,曆代都有興毀,有的幾經興毀而保留到現在。自然風景園林由於它的公用性和地處交通方便的自然景區裏,與市民生活關係密切,與鄉土文化、民間傳說、地方人物關係源遠流長。更有聞名遐邇的景區,四方來遊,騷人墨客題詠不斷,成為曆史人文景觀。

在幾千年中國古代園林發展的過程中,皇家園林的早期形式——囿,被公認為是古代園林最早的形式。

皇家園林的概念是很明確的,但是一些帝王壇廟和陵墓,因高度園林化,也可屬此範圍之內。

寺廟園林,是指附屬於佛寺、道觀或壇廟祠堂的園林,規模大的,接近皇家園林,規模小的,又很像私家園林。但是,由於不少寺廟本身就是園林化的建築群,嵌綴在自然山水之中,因此,寺廟園林,有的也可以稱為園林寺廟。這種嵌綴在自然山水之中的園林,往往和風景園林交混存在,成為自然風景園林的組成部分。

如果說,皇家園林是與宮殿建築同步發展的產物,那麼,私家園林應該和我國民居住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私家園林比起皇家園林來,規模要小得多,一般又不能將自然山水圈入園內。正是在突破這些不利因素的製約過程中,形成了私家園林小中見大、造園手法豐富多樣的特色。

不隻是江南的園林,所有類型的園林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明代出現在北京西北郊海澱的兩座名園,一座是皇親李偉的清華園,一座是官僚文人米萬鍾的勺園,兩園隻一街之隔,當時就有“李園壯麗,米園曲折”,“李園不酸,米園不俗”的評論。這個評論裏雖然有著貶褒的傾向性,但是兩園風格情調的不一樣是顯然的。

有代表性的寺廟園林像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太原的晉祠,蘇州的西園,杭州西湖的靈隱寺,承德的外八廟等等。

現存的私家園林,最早的可以追尋到宋代的作品,絕大多數為明清兩代的作品,幾乎都是官僚、地主、富商以及文人的宅園。分布地區雖然廣泛,但以江浙一帶比較集中,嶺南地區也有不少遺存。其中以蘇州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揚州的個園、何園,無錫的寄暢園和廣東順德的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清暉園最為著名。一般公認,蘇州和揚州的私家園林,是這一類園林的代表,藝術成就最高,風格也最典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