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古代園林與繪畫書法(2 / 2)

園林中以白粉牆作“紙”,牆前植三五株綠色芭蕉,點綴一兩塊山石,便展現出一幅蕉石圖畫麵。屋後山牆開一個扇形漏窗,在窗外和園牆之間的咫尺空地上,種幾竿翠竹,便成就一幅幽篁滴翠的扇麵繪畫。山水畫也好,花卉畫也好,古代名園的每一個看得到的角落,都是一幅清新的畫麵構圖。而且它們隨著四季和陰晴雨雪的變化,千姿百態,不斷更新。園林中的立體畫麵和紙上的畫麵有所不同。若說繪畫是靜中求動,愈活愈傳神;園林中的畫麵卻是動中求靜,愈靜愈傳神。因為它追求的是畫意,是酷似一幅畫的繪畫效果。

園林中的書法意趣首先是園門上方的匾額,真草隸篆,必須名家題寫,皇家園林的皇上禦筆,往往也由翰林們代筆。頤和園東宮門三個楷書金字大匾,有幾個地方的文化部門認為是當地清末書法家的作品,至今尚無定論。可見,園名題寫的書法,是非同小可的事。

但是,園林中的書法價值還在於它所收藏的曆代書法的刻石法帖。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風景園林無不如此。清代的皇家園林中就有好幾部法帖,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中有一座淳化軒,兩廊嵌砌著重刻的宋代淳化閣帖。北海的閱古樓是乾隆時收藏魏晉至明代書法家作品刻石的地方,鑲嵌於壁間的刻石有495塊,這便是著名的《三希堂法帖》。此後,又集刻續摹三希堂石刻,嵌於清漪園的園中之園惠山園的墨妙軒內,稱為《惠山園法帖》。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的,寄暢園內也藏有一部寄暢園法帖。私家園林中像獅子林等也都有名家書法刻石。寺廟園林中像鎮江焦山寶墨軒收集六朝至明清碑刻260多方,書法史上著名的瘞〔yì意〕鶴銘和澄鑒堂法帖是其中的珍品。園林中的書法刻石,是古代園林藝術幾乎少不了的內容,甚至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書法從來有碑和帖兩大流派,但又不能截然分開,園林中眾多的法帖和碑刻,對於弘揚民族文化、繼承發揚書法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突出主景,在園林建築中一般突出廳堂,以廊亭為輔。山石中突出主峰,很少有兩座高度相等的假山相互對峙,也不隻是從高度,而且還從體量上分出主次,小一點的假山,總要在體勢上形成大一點假山的配峰作用。主景突出,配景有序,景物的層次就自然呈現出來,優秀的古典園林中把這種主次關係一直運用到每一個局部,每一個角落。三五塊石頭要有主次,三五株樹木,也要有主次,這和繪畫中的陳式,如出一轍。

中國繪畫在構圖上講究虛實、主次、賓主的關係,園林布局也本著這些原則,突出主景並以次要的景物去烘托、陪襯,結構成整體。園林中突出主題的實例很多,最典型的要數頤和園中的佛香閣,它是絕對突出的景物,為了突出它在以天為界的空間中的地位,用它周圍的建築物,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地去鋪墊它,抬高它,不管是從正麵還是側麵去取景,它總是處於中心位置,即使在分散於全園的大小四合院中,都能窺見它雄偉的影廓。因為頤和園是一個空間開闊的大園子,不突出主體,必然導致景物的分散零亂,統一不到一個中心上來。這和處理繪畫的大構圖是一個道理,所以以佛香閣為繪畫對象是很容易構圖的,它本身就包涵著畫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