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古代園林與繪畫書法(1 / 2)

在中國山水畫中,把勾畫不同山石、山峰的畫法陳式,稱做“皴〔cūn村〕法”。這是用不同的筆道表現不同形象山石的專用術語,這個術語被直接引用到造園堆疊假山中去。在繪畫的皴法中,不同的皴法有不同的名稱,而且都非常形象,如“解索皴”、“披麻皴”、“雨點皴”、“骷髏皴”等等。還有一種叫“折帶皴”的,顧名思義,是將帶子折轉的意思,用來表現棱角明顯的方形山石,園林假山中的黃石堆山的石材,正是這一類形狀的石頭,所以將這一類假山歸入折帶皴一類。開采山石時,石上總要留下與山體崩離的劈裂痕跡,畫家表現這種痕跡時所用的皴法,稱為“斧劈”,而且還有大斧劈、小斧劈的區別。黃石山堆造時,有時利用單塊石頭上的痕跡,有時在拚合山石時模擬這種痕跡,這就形成了“斧劈皴”的假山。用太湖石堆疊的假山,稱為湖石山,太湖石的外廓與中間的洞穴,多呈圓形,表現時多用“卷雲皴”。由此看來,這一畫一疊,都用一種“皴法”的陳式來概括它的類型和表現方法。畫中的山、園中的山已經合二而一了。將園山、畫山合一應該說是畫家的功勞。被定為石濤假山的片石山房,便是大畫家的手筆。石濤和尚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大師,300多年來,他的畫風、畫論仍然影響著山水畫的創作。同時,他還是一位造園疊山的高手。片石山房確有獨到之處,和石濤的畫跡相比較,有許多相通的地方,特別是畫家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個性的體現,是十分清晰的。另一處傳為出自畫家手筆的假山是獅子林。它比片石山房要早,是元代大畫家倪雲林、朱東潤等四位設計的。現存的獅子林假山,已不全是原物,後來倪雲林又畫了一幅獅子林的畫,許多文人在畫上題了詩,影響很大。這兩處可以說是有影響的畫家給我們留下的有影響的假山。其實,堆疊假山的匠師都是畫家,疊山先得畫稿,根據畫稿疊出山來。假山的畫意自然是濃厚的。中國山水畫家在潛心觀察自然、不斷摹寫自然的基礎上,有“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論述。用這個山水畫的意境標準去衡量個園的四季假山,是十分吻合的。看起來,畫理和園理是統一的,它們都統一在自然山水的客觀規律之中。中國古代園林和中國古代繪畫一樣,既寫形,也寫意,以形寓意,寓意於象形之中。

園林與繪畫的關係和古典文學一樣,非常密切,從某種程度上說,三者之間,園林和繪畫似乎要更近一些。這是因為繪畫的發蒙更早,成熟也早,有關繪畫的理論,出現得早,數量也多。而園林的係統理論著述,晚至明代末期才出現計成所著的《園冶》,並且隻此一部專著。其他有關園林的論述都散見在各種著述之中。曆史上造園實踐所遵循的法度,大都符合於繪畫的理論,這是其一。其二,曆史上不少著名畫家,也精通造園藝術,參與造園規劃、設計與施工。至今仍有畫家的園林作品留存於世間。至於書法藝術,不但園林中各種聯匾牌額要請名家書寫,點畫出園林建築的眉目,而且在許多園林中還彙集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刻石嵌砌在廊壁間。這裏是中國書法中帖類書法的寶庫。

園林與繪畫的最主要的聯係,還在於它們都是以祖國的自然山水為藍本的。隻是一個以文房四寶去摹繪,一個以木石水土去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