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所以投資
時下經濟變局經緯萬端,通貨膨脹的威脅很實際,投資者有必要打好自己的資產保衛戰。股市投資的本質是風險與機會的博弈,避開“確定性”風險,尋找“確定性”機會,是投資者必備的素質。
2007年,我有一位分析師朋友老張以7.58元的價格買入凱恩股份10000股。買入後,正趕上大牛市,其他股票紛紛大漲,但凱恩股份卻一路下跌,最低跌到5.43元,幾天浮虧20000元。當時,我勸他:“既然買錯股了,就該勇於認錯。趕緊止損換股吧!”
後來,老張收集了凱恩股份的有關信息,發現該股股改時,第一大非流通股股東有過許多誘人的承諾,其中之一是其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股改方案實施之日起36個月內通過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價格不低於11.74元。當時,距離大股東承諾已有一段時間,但老張發現,不僅大股東至此未有任何減持的動作,而且大股東和基金後來又進行了增持。這些“確定”的信息,特別是大股東關於減持價不低於11.74元的承諾,使老張堅定了持股信心。
那時,大盤位於5913點,凱恩股份收於7.96元,距離11.74元的減持價還有47.49%的“無風險”漲幅,時間是2007年10月11日。
再後來,大盤在短暫觸及6124點後單邊暴跌,但凱恩股份卻走出持續上漲的“獨立”行情。五個月後的2008年3月6日,凱恩股份在成交量的配合下果然突破11.74元關口,當天收於11.95元,區間漲幅達到50.13%,跑贏指數76.38個百分點(同期大盤下跌26.25%)。老張持有的凱恩股份按計劃順利出局,投入的資金不僅未因大盤的暴跌而縮水,而且因凱恩股份的逆市上漲取得了可觀的收益。這就是“確定性”機會帶來的“確定性”回報。
股市的一大特點和魅力所在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隻要交易沒有結束,任何人都無法斷定大盤和個股最終究竟是漲還是跌。正因為股市存在這種“不確定性”,多數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中都會有兩手準備,不輕易滿倉或空倉。但多年的投資實踐表明:在“不確定”的股市裏,往往存在“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如何才能把握投資的確定性呢?
林園大體的思路是做自己能把握得住的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說:“你對哪一類企業能把握它的走勢,你就買它,有疑慮的企業不要碰。我買茅台,把它未來三年甚至五年的贏利狀況都考慮清楚了。當初買的時候市盈率是20倍,隨著贏利的增長,三年後市盈率也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當時就已經把價格、運營等因素都考慮進去了,結論是我可以把握,所以才大膽買入。”
公司經營的確定性最重要,其次才是價格,買入就是對價格的確定,確定了一個合理的價格。
為了降低投資的不確定性,林園日常重點研究的股票不超過30隻。每年新增加跟蹤的股票限製在五隻以內。對公司銷售狀況和經營前景的熟悉程度,林園自認為比一些公司的董事長還要到位。林園沒有吹牛,客觀地講,這是有可能的。2006年、2007年大盤“瘋牛”期間,確實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甚至董事長看錯自家股票,沒料到就自家公司這點家底,還能漲那麼凶。林園作為局中之人,更能理解二級市場總會存在非理性的亢奮,能比那些高管看得更深、更透,這不奇怪。
存在“確定性”機會的股票,大多質地優良,估值偏低,漲幅不大,未被爆炒。它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有的生不逢時“被破發了”。多數股票隨著日後行情轉暖,都有機會使股價重回發行價之上。從破發價漲到發行價這一段升幅,就是這類股票的“確定性”機會。
●有的承諾“最低減持價格”。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對所持股票頗有信心,不僅自願將其所持有的已解除限售的股份進行鎖定,而且明確作出到二級市場減持的最低價格承諾。從市場價至承諾的最低減持價之間的溢價部分,就是這類股票的“確定性”機會。
●有一些潛力巨大的公司股價跌至一定低位,投資機會逐步顯現。實力雄厚的機構往往會抓住這種難得的建倉良機,在二級市場大量增持這類股票。增持後,有的股票短時間內又出現大幅下跌,從下跌後的市場價到增持價之間的差價,就是這類股票的“確定性”機會。
不過,在林園的眼裏,確定性機會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從企業本身去找。他認為,若企業三年內的年均複合利潤增長都在18%及其以上即可以視其為高增長,若這些企業的市盈率在20倍以下,就是有投資價值的,買入就是合理的。
按照這一標準,他買入招商銀行、瑞貝卡、黃山旅遊、麗江旅遊和上海機場。據200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招商銀行利潤實際增長達31%,在未來三年內招商銀行股價突破20元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此時招商銀行的市盈率為41倍(不考慮招商銀行2006年7月以後因可轉換債券轉股導致的股本增加及每股淨資產提高以及興業銀行因IPO股本擴大及淨資產提高的影響),但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空間。對於瑞貝卡,從這個公司上市開始,林園就一直跟蹤它,但他並沒立即買入。2006年調研時,他發現該公司業績未來三年複合增長都在20%以上,而PE又在20倍以內,於是堅決買入。對於上海機場的調研結果顯示,
該公司今後三年也將有15%或以上的增長,而這還不包括可能發生的如貨運注入、整體上市等能使其業績大幅提高的突發因素。至於黃山旅遊與麗江旅遊,林園的底氣更足,他信心滿滿地說:“以黃山旅遊與麗江旅遊當下的市值,能買下整座黃山、整個麗江嗎?”
在林園買入上述股票後,招商銀行、瑞貝卡、黃山旅遊、麗江旅遊這些公司的股價已經大幅上漲,不過他並沒有馬上賣出,而是仍然堅決持有它們。因為林園判斷,這些公司的業績已經進入上升期,未來三年贏利的高速增長也是可以預見的。以這些股票目前的價格來看,它們已經遠離成本區域,股價下跌對他造成的投資風險已經很小。接下來,他會繼續持有這些股票,並通過這些公司每年的分紅送股來實現收益。這樣一來,他就騎上了未來幾年的“大黑馬”,不輕易下馬,充分享受企業高增長帶來的高收益。林園相信,像招商銀行、上海機場、瑞貝卡、黃山旅遊、麗江旅遊這些高增長的優質公司,在未來三年中股價都會持續上漲,會創出一個又一個新高。
但是,事與願違。
招商銀行近三年的走勢,如圖2-1所示。
圖2-1招商銀行周K線圖
上海機場近三年的走勢,如圖2-2所示。
圖2-2上海機場周K線圖瑞貝卡近三年的走勢,如圖2-3所示。
圖2-3瑞貝卡周K線圖
黃山旅遊近三年的走勢,如圖2-4所示。
圖2-4黃山旅遊周K線圖麗江旅遊近三年的走勢,如圖2-5所示。
圖2-5麗江旅遊周K線圖
若換上楊百萬遇到這種情況,恐怕早就落袋為安了,至少也要先把本錢兌現出來,這樣心理上會更有優勢一些。但這次林園是太樂觀或者主觀了,還要等到未來三年?他似乎忘了中國股市的瘋牛瘋熊特性,這就難免2008年中,央視都要哀歎:A股已無賺錢神話,林園難逃熊市厄運!
這裏,特別強調很關鍵的一點:股市再確定的機會都是有風險的,切莫盲目樂觀!
2.有老大就不選老二
從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一項優異的記錄背後(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衡量),你劃的是一條怎樣的船,更勝於你怎樣去劃(雖然不管一家公司好或壞,努力與才能也很重要)。當你遇到一艘總是會漏水的破船,與其不斷白費力氣去補破洞,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換條好船上。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一直認為,投資者買股票就是要投資該公司,買一隻什麼樣的股票,比什麼時候買股票重要得多。也許英雄所見略同,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是林園對投資大眾最常講的一句話。
這中間涉及三個問題:如何評判公司孰優孰劣?優中如何選優?如何規避
“優質”中的水分?A研判公司優劣挑選股票,就是挑選公司。了解公司,先得從財務上著手。林園不會花過
多的時間去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一份詳細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擁有眾多的財務指標,林園隻會著重審視其中五個關鍵財務指標。
a.利潤總額——先看絕對數
從會計的角度講,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其金額表現為收入減費用後的差額。利潤總額由四部分組成,即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支淨額。計算公式如下: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利潤總額能直接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若一家上市公司一年隻賺幾百萬,在林園看來,這種公司是不值得去投資的,還不如一個個體戶賺得多。所以,林園對企業年利潤總額的定義至少都要賺一個億,比如武鋼、寶鋼每年都能賺上百億元,招商銀行也能每年賺數十億元,這樣的企業和那些“幹吆喝不賺錢”的企業不是一個級別。企業隻有賺足了錢,才有不斷擴張的動力,才有在行業周期不景氣時抵禦風險的能力,而足夠數量的利潤才能保證企業有足夠的創新費用支持,企業的生命力才能長久。如果企業不具備這種長久生存並成長的能力,就沒有必要在它身上實踐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