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資靠什麼取勝(3 / 3)

3.最牛基金經理選股邏輯

王亞偉最可以借鑒的思路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企業的價值,關鍵是要找到一些獨特的角度,跟市場上主流的觀點有所區別。如果自身評估公司的角度跟其他投資者差不多,那就很難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機會,很難超越市場平均的收益率。

王亞偉非常強調要從產業投資者的眼光出發去看待企業的價值,這一點應該是他區別於眾多基金經理的地方。對於並購重組類股票的投資,是其最為著名的。很多企業盡管贏利不多,甚至很長時間看不到好轉的跡象,但對於某些產業投資者而言,卻具有很大的並購價值。

王亞偉遵循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跟典型的價值投資者並沒有太大區別,也是尋找市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並在股票價格回到合理估值或者高估時賣出。王亞偉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對公司價值的評估能力,也就是他強調的多角度對公司進行估值的能力,他可能有一個或幾個較為獨特的角度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從而提高估值的準確性,並提前於市場發現投資機會。

對於公司價值的判斷,王亞偉主要強調的角度有三個:一是從行業成長性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企業;二是尋找隱蔽資產和隱蔽價值;三是被並購的價值。關於前兩條,很多基金經理應該已經做了很多,但第三條,對於並購價值的判斷,可能是王亞偉比較獨特的。

王亞偉另一個很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他的風險管理方式,即通過組合投資的方式,將重組類股票的風險變為可控,從而可以享受其中的超高收益。這樣的投資方式依賴於其個人特定的知識結構、經驗和社會關係等因素。他自己可以輕易地複製,其他人卻難以模仿,因而形成了一定的壁壘,可以長期保持較高的收益率,而不被同業競爭所侵蝕。

4.最牛基金經理賣出原則

有過投資經驗的人可能有這個體會,賣出是比買入更為困難的任務。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買入原則一般比較類似,即都是在保證一定的安全邊際下買入,但賣出原則則不盡相同,大體有兩類典型的方式:一類是在股票價格回到合理估值的範圍就會考慮賣出,並將資金轉移至其他被低估的股票,彼得?林奇應該就屬於這一類型;第二種是一旦買入就幾乎永不賣出,隻在嚴重高估或基本麵變差的情況下才賣出,費雪和巴菲特主要采用的就屬於這種方式。

對於兩種典型的賣出方式,支持陣營各是大有人在。第一種方式的賣出邏輯非常清晰,既然已經不低了,就沒必要繼續持有一隻股票,主動管理的職責就是尋找被低估的公司。晨星美國2008年基金經理獎得主,ArtisanInternationalValue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第二種賣出方式背後有一個重要的邏輯,即由於公司擁有一定的經營杠杆,淨利潤的增長速度一般會高於銷售收入增速,一旦銷售收入好轉,利潤層麵一般會加速增長,並能持續地超預期,這樣就提供了快速獲取高回報的機會。

從王亞偉反複強調的觀點來看,他應該屬於前者,這跟彼得?林奇比較類似,麥哲倫基金的換手率一直不低。不過,相對於第二種賣出方式,由於賣出時機普遍更早,第一種的換手率肯定會高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