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試驗,劉晏的組合法一舉成功,從此糧船過三門峽不需要再上下搬運糧食,而是一路暢通。
劉晏的一個個策略都成功了,眾人由開始的不服氣變成了越來越佩服。
劉晏帶給眾人的驚喜還在後麵。
他又做出了兩個決定,一,用麻袋裝糧食進行運輸,二,漕運航線嚴格分段。
在劉晏之前,漕運糧食都是散裝的,損耗巨大,劉晏接手,下令將所有糧食分裝到一個個標準的麻袋之中,既方便運輸,又降低損耗;
漕運航線分段則是實幹家劉晏經過長時間實地勘察做出的決定,他的依據是長江、揚子江、黃河、汴水、渭水,每條河都有自己獨特的水文情況,如果讓一艘船從長江一直進到渭河,對於船的要求很高,對於水手的要求更高,與其讓水手們常年提心吊膽,不如讓他們在各自熟悉的水域從容航行。如此以來,因地製宜,漕運效率提高,安全係數也大大增強,在劉晏主政漕運階段,竟然沒有一升米掉入江中,堪稱運輸史上的一大奇跡。
劉晏接下來的手筆是造船,他的長遠眼光在造船這件事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以往造船,由官府在民間抽丁,造船工匠說是工匠,其實就是官奴,他們不僅沒有工資,而且還要自帶幹糧,自己生火做飯,造船本來是個技術活,讓這些沒有任何經驗又沒有積極性的民夫造船,造出的船能符合要求才怪。
劉晏一改以往不合理體製,設立十個造船廠,造船所需材料由政府統一采購,造船需要用的民夫不再征調,而是由官府出資從民間招募。
劉晏給每條船開出的造價為一千貫!
屬下官員連連咂舌,太高了,太高了,五百貫足夠了。
劉晏解釋道:“大國不可以小道理,但凡做一件事,就要謀劃長遠,造船廠既然興辦,在裏麵造船的民夫就不是一個兩個,我們應該留出盈餘給他們,讓他們生活相對從容不窘迫,這樣官船才能堅固。如果一開始就考慮盤剝他們,船廠怎麼可能長久!”
劉晏接著說道:“我料定,數十年後必然會有人認為我給出的造價太高了,會采用減半的方法,到那時,造出的船不會合格,船廠會倒閉,國家也危險了!”
眾人將信將疑,不過還是點了點頭,他們認為劉晏一向是對的,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劉晏的高價造船於今天也有借鑒意義,提前留出合理利潤空間,而不是做生產成本的手腳,這樣製造出來的產品才能合格。當然劉晏的高價造船也有一個道德前提,那就是大家都有道德底線,不會為了一味追求利潤而貪得無厭,真要那樣,定多高的價,最終出來的都是假冒偽劣。
道德底線,合理利潤空間,合格產品,劉晏做到了,後世的國人呢?
漕運經劉晏的整頓煥然一新,唐朝漕運能力在劉晏主政時達到頂峰,在劉晏之後,唐朝漕運再也沒有達到劉晏時的高度,而且日漸衰落,到漕運基本斷絕後,大唐王朝的喪鍾已經在長安上空敲響了,這些都是後話。
經過試驗,劉晏的組合法一舉成功,從此糧船過三門峽不需要再上下搬運糧食,而是一路暢通。
劉晏的一個個策略都成功了,眾人由開始的不服氣變成了越來越佩服。
劉晏帶給眾人的驚喜還在後麵。
他又做出了兩個決定,一,用麻袋裝糧食進行運輸,二,漕運航線嚴格分段。
在劉晏之前,漕運糧食都是散裝的,損耗巨大,劉晏接手,下令將所有糧食分裝到一個個標準的麻袋之中,既方便運輸,又降低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