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0年的楊炎五十三歲,皇帝李適三十八歲,兩人的合作進入蜜月期。
在很多不明就裏的大臣眼中,新皇李適上進、開明、從善如流,但楊炎知道,這隻是李適的表麵文章,久在官場宦遊,楊炎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對於李適他早看透了。
別人看李適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看李適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個心理十分脆弱的孩子。
多年之後,宰相李泌曾經和李適談起過楊炎,李適依然憤憤不平,“他對我的態度十分強硬,甚至把我當成三歲的孩子,他的提議我同意還好,一旦不同意,他就嚷嚷著辭官。”
李適說的或許有些誇張,但楊炎在李適麵前沒有表現出十足的崇拜也是實情。
楊炎看透了李適,把準了李適的脈,他要借李適的手,除掉劉晏。
楊炎知道,李適對當年獨孤貴妃的意圖奪嫡一直耿耿於懷,登基剛剛一個月,李適就處死了京兆尹黎幹和宦官劉忠翼,據說他們曾經參與獨孤貴妃的奪嫡密謀。
這種密謀一般屬於“出我口,入你耳”,很難有真憑實據,有的隻能是口口相傳,但就是這口口相傳要了黎幹和劉忠翼的命。
或許冤枉,或許不冤,反正死無對證了。
死無對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鐵證,因為死人又不會起來反駁,“除劉計劃”悄然在楊炎心中形成,差的隻是一個時機。
公元780年正月的一天,楊炎進宮麵聖,正撞上李適在與官員商談尋找皇太後事宜,楊炎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時機。
楊炎順著李適的話頭一直說了下去,說到動情處,把自己也感動了。楊炎痛哭流涕地說道:“昔日,劉晏曾經與黎幹、劉忠翼密謀對聖上不利,如今臣身為宰相卻不能處置劉晏,臣實在罪該萬死。”
楊炎一下捅到了李適的腰眼,楊炎知道李適一直對當年的奪嫡難以釋懷,即便劉晏密謀奪嫡難辨真偽,李適還是會大為不快。
一旁的官員並不同意楊炎的說法,說道:“這種事曖昧不清,陛下既然已經榮登大寶,況且也大赦過天下,對於這種流言不應該再追究。”
看看李適的表情,楊炎知道這次還不能一下將劉晏置於死地,轉而下了一步緩棋,“尚書省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所在,以往設立了鹽鐵、轉運等專使,分散了尚書省的權利,不如按照舊製,把這些權利都收歸尚書省,以便更好管理。”
蜜月期的男女智商一般偏低,蜜月期的君臣智商同樣偏低,此時的李適倚重楊炎,便聽之任之,既然楊炎建議撤銷各種專使,那就準奏吧。
公元780年正月二十八日,李適下詔,天下稅賦以後均由尚書省的金部和倉部管理,解除劉晏轉運、租庸、青苗、鹽鐵等專使職務。
在楊炎拜相之前,劉晏已經因為同僚的排擠被擠出了宰相行列,隻擔任虛職尚書左仆射,如今解除劉晏的一係列職務,劉晏徹底成了一個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