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新舊更迭(2 / 2)

之後,淮南節度使李吉甫進言:吳少陽上下離心,朝廷或有機可乘,懇請陛下批準我將淮南總部遷往壽州,加強準備。

李吉甫進言時,西川戰事已經平息,朝廷將重兵投入到成德,攻打不服管教的王承宗,這次機會又錯過了。

李純歎息一聲,機會就這樣一次一次從指邊溜走,這一次還要錯過嗎?

決不能!

深知李純心思的李吉甫開始行動,之前在收複魏博的過程中他被李絳甩在身後,事事都被李絳搶了先,如今李絳去職,該是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李吉甫第一步並沒有將矛頭指向淮西,而是指向河陽。

在李吉甫看來,魏博已經歸附,田興也改名田弘正,以前駐守河陽的部隊主要是為了對付魏博,現在在河陽駐軍已經沒有必要了,不如將兵馬調往汝州,用於保衛東都洛陽。

貞元九年閏八月十七日,李純聽從李吉甫的建議,任命河陽節度使烏重胤為汝州刺史,兼河陽懷汝節度使,總部遷往汝州。

一天後,李純下詔,加授田弘正中央官銜:檢校右仆射,賞賜魏博將士軍費二十萬貫。麵對加官和賞賜,田弘正感慨道:“沒有什麼比調走河陽駐軍更讓我開心!”

以前提防你,現在信任你,這就是差距。

在這之後,李純繼續布局,任命洺州刺史李光顏(阿跌光顏因戰功被賜李姓)為陳州刺史,兼任忠武都兵馬使,以泗州刺史令狐通為壽州防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為荊南節度使,以荊南節度使嚴綬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所有這些布局,都是為了用兵淮西鋪墊。

朝廷不斷布局,蔡州城內同樣暗流湧動,蔡州該往何處去呢?

吳元濟的選擇是維持現狀,繼續割據。

與其父吳少陽相比,吳元濟更加心狠手辣,吳少陽的判官蘇兆、楊元卿以及大將侯惟清都曾經勸說吳少陽放棄與朝廷對抗,隻身前往長安請罪,以此換得家族長久富貴。吳少陽猶豫許久,沒有答應,卻也沒有因此為難三人。

到了吳少陽掌權,他不想再忍了,對於這三人,他早就恨得牙根發癢,居然出那樣的餿主意,分明是吃裏扒外。

吳元濟迅速誅殺蘇兆,囚禁侯惟清,楊元卿因為到長安奏事,逃過一劫。

楊元卿在長安也沒有閑著,他將淮西的虛實以及如何製服吳元濟的策略向李吉甫和盤托出,請求朝廷迅速下令討伐吳元濟。此時吳元濟依然秘不發喪,楊元卿便建議李吉甫,凡是從蔡州出發到長安奏事的,一律就地扣押。

吳少陽已經死了四十多天,朝廷依然沒有按照慣例為之輟朝一天以示哀悼,與此同時卻在不斷調動彰義鄰近戰區的兵馬。

吳元濟明白,這一次朝廷要動真格的了,楊元卿在長安一定沒起好作用。

心狠手辣的吳元濟下令殺死楊元卿的妻子以及四個兒子,用他們的血塗抹靶場的牆壁。

彰義的戰局一觸即發。

曾經常年在淮南經營的宰相李吉甫又一次高舉主戰牌,他進言道:“淮西不比河北那些藩鎮,它的周圍並無支援,朝廷以往用數十萬兵馬防範它,軍費都無法支持了。如果今天還不收回淮西,以後就更難了!”

宰相張弘靖同樣主張討伐,不過他主張先禮後兵,先為吳少陽輟朝一天以示哀悼,同時追贈官職,然後派出使臣前往淮西慰問,待其反狀明顯,再發兵征討。

李純聽從了兩人建議,派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前往淮西吊唁。

三十一歲的吳元濟,愣頭青吳元濟,愣到連麵子工程都不會做,他非但沒有派人迎接朝廷使臣,反而派兵四處出擊,攻陷舞陽,屠殺全城,焚燒葉縣,剽掠魯山、襄城,潼關以東震駭不已,吊唁使臣李君何不得其門而入,隻能折回長安。

倒黴孩子,沒得救了,隻欠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