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廢都疑雲——明代為何廢棄兩座故宮(3)(1 / 2)

●真假“西華門”

近幾年,幾處一直被塵封的南京明故宮重要遺跡,經過整修之後,被辟為遺址公園。被長期誤稱為“西華門”的西安門是明故宮皇城的最西麵的一道城門,由於整個皇城偏在南京城東南,西安門是進出皇城最方便的城門,故其使用頻率較高。

西安門的規格很高,僅次於午門,門外有一座寬大的玄津橋(至今尚存),可見當年此門的重要。而修複之前,西安門長期被淹沒在雜亂的現代垃圾建築之中(一直作為某單位的倉庫),經過考古挖掘之後,人們發現西安門的須彌座和午門的須彌座一模一樣,都刻有典型明初風格的纏枝如意紋樣,最北麵的門券內還保留著明代的路麵。

西安門一邊的須彌座一直向南三十餘米,可以推測出西安門當年規模較大,並且不與城牆在一條線上,整個城門向外凸出,估計當年東安門也有此類設計。1999年,在西安門以東不遠的地方,某施工的單位無意中挖掘出一處遺址,僅存三座門券的須彌座和磚石路麵,此處離與西安門在東西一條中軸線上,所以被確定為西華門遺址,至此真正的西華門終於被發現了。

在這條東西中軸線上,還有一座保存較好、與西華門相對應的東華門,這是僅存的一座宮城城門。東華門有明顯的城牆拆斷痕跡,僅存三孔門券。東華門過去長期被某廠圈占,成了垃圾堆,鮮有人知。

隨著幾座遺址公園的建成,大家終於可以一睹這幾座昔日皇家城門的雄姿。西華門僅存的須彌座和東華門的須彌座一樣,都為素麵,沒有午門和西安門那樣的卷葉紋的雕飾,可以看出明故宮建設規劃確實是細致合理、等級森嚴,什麼等級的門配什麼等級的裝飾都有明確的規定,種種跡象表明,朱元璋要求簡樸建宮殿的命令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執行。

見證血雨腥風,終成霸主廢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南京城內並沒有喜慶氣氛,而是寒氣逼人,比天氣更寒冷恐怖的是一場殺戮鬥爭。朝廷中皇權與相權的鬥爭已經有了結果,丞相胡惟庸終因謀反被朱元璋誅殺,其黨羽及受牽連的人共有三萬多人被殺,朱元璋由此廢除了已有千年曆史的宰相製度。

在“胡惟庸案件”發生了十年後,朱元璋最終下了決心,以李善長有知情不報,左右觀望的過錯,賜死李善長。77歲高齡的李善長被迫在家裏自縊而死,李善長全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殺。至此,在朝中因與皇帝同鄉而占優勢的淮西集團徹底被粉碎了,昔日大明帝國的開國元勳已基本被清除幹淨了。而當年一起負責中都營建的湯和,就比較聰明,早早的要求隱退,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終得善終,他的墓現在還在離中都城不遠的地方。

朱元璋殺戮功臣已經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胡藍之獄”總共牽扯被殺的人達四萬五千多人,南京皇宮儼然成了一座陰森恐怖的死亡宮殿,很多官員上朝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被什麼案件牽扯而遭治罪。據說,每次上朝,官員們如果看到朱元璋把玉帶卡在肚子以下,就表明皇帝當天要殺人了,一個個都嚇得麵無人色,兩腿發軟;如果玉帶高掛在胸前,就表明皇帝今天情緒不錯,不會殺人。

“胡藍之獄”期間,有些官員上朝之前甚至和家人訣別,囑咐後事,如果僥幸平安歸來,全家人都要慶賀一番。

●南京故宮選址之謎

在晚年,朱元璋突然發現皇宮北麵地基下沉不少,整個皇宮的地勢變成了南高北低的狀況。這在封建年代,是一種很不吉利的風水,會不利於後代傳承,甚至會絕後。

朱元璋此時回想起當年選擇宮址的時候,搞了一係列裝神弄鬼的活動,並命劉基占卜適合之地。劉基花了六年時間在南京到處查看,可最終占卜的“新宮”,竟在一片低窪的湖水中,且偏於整個城垣的東部。而中國古代皇宮擇址的傳統都應該是方正規則,居於城中心,且更不應擇低窪之地了。因此,劉基為朱元璋所卜的“新宮”宮址,至今仍令人費解。

據說這裏是鍾山龍脈的“龍頭”,風水極佳。為了填湖造宮,工匠們在湖底鋪墊巨石和打樁,然後用石灰、三合土分層夯實。經過一係列艱巨的填湖工程,地基問題才算基本解決。最殘忍的是朱元璋為了圖得吉利,竟將當地一個名叫田德滿的老漢投入湖中,並封為“河神”,取其名字的諧音作為“填得滿”的吉兆。可是“填得滿”沒有帶來吉兆,反是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