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分兩大類,一類為宮廷史跡原狀陳列,目前保存和恢複的有前三殿、後三宮、西六宮、養心殿等多處。與宮廷曆史有關的文物專門陳列有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的宮廷收藏珍寶陳列(珍寶館)、奉先殿的宮廷藏鍾表陳列(鍾表館)、乾清宮東廡的《清代典章文物展覽》、坤寧門東板房的《清代玩具展覽》、閱是樓(養性殿東側)的《清代戲劇文物陳列》。另一類為曆代藝術陳列,開辟有專館長期或定期展出藏品。現有保和殿及其東西兩廡的《曆代藝術館》,齋宮、誠肅殿、景仁宮的《青銅器館》,承乾宮、永和宮的《陶瓷館》,鍾粹宮的《明清工藝美術館》,景陽宮的《文房四寶館》,皇極殿東廡的《銘刻館》,皇極殿及其西廡的《繪畫館》。《繪畫館》為不定期展覽場所,經常輪換展出院藏曆代法書名畫。故宮博物院還舉辦各種臨時特別展覽,較大規模的展出有《敦煌藝術展覽》、《五省市出土文物展覽》、《三門峽出土文物展覽》、《全國流散文物展覽》、《漢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展覽》、《全國出土珍品文物展覽》、《故宮博物院建院60周年展覽》等。故宮博物院還將院藏文物組成各種專題到國內各省市和國外展出,至1985年為止,已到過國內20餘個省市和地區。自1935年故宮文物第一次出國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以來,已到過亞、歐、美、澳四大洲14個國家39個城市展出。故宮博物院自建院開放以來,參觀人數逐年增加,1985年超過1100萬人次。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是以清代皇室藏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文物博物館專業性圖書館。抗日戰爭時作為“古物南遷”的善本、珍本圖書有1334箱總計157602冊又693頁,其後被運至台灣。1949年以後,不斷購進和接受私人捐贈圖書,現有藏書50餘萬冊。古籍圖書有清內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貴版本。內容以史誌、天算、金石、書畫、佛經和曆代諸家文集為主。除大量漢文書籍外,還有一批滿、蒙、藏、回文書籍。其藏書是中國現存古籍圖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建院以後,故宮博物院在清點整理的基礎上,即著手編輯、印刷院藏各種文物圖錄和圖書檔案資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宮周刊》、《故宮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後,編輯出版的大型圖錄、集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曆代名畫集》、《故宮博物院藏曆代法書選集》、《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故宮博物院藏工藝美術品》、《紫禁城宮殿》、《國寶》、《清代宮廷生活》等多種。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宮博物院院刊》、雙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專門負責編輯出版任務。
故宮博物院同時也是一個學術研究單位。根據1928年《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故宮博物院因學術上之必要,得設各種專門委員會”。1929年組織了院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成立了文物專門委員會,對院藏文物進行了初步評審和鑒定。1949年以後,曾多次組織院內外專家、學者對院藏各種文物重新進行鑒定,並根據其曆史和藝術價值的高低,劃定和區分其等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對文物、建築、園林、古籍、宮廷曆史及博物館學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學術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