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對權臣兄弟的那些事(2 / 3)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馬師在確立這個曆史已走進自己的時代後,也遵循這個定律,大量重用自己的人。他發布了個命令,要求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這四項措施,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舉賢才”。什麼是賢才的標準?隻要符合上級領導的口味就是賢才的標準。就這樣,司馬師通過他頒布的措施把自己的一批死黨全都“不拘一格”地提了上來,並都安排好工作: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掌管州郡,盧毓、李豐掌管選舉,傅嘏、虞鬆參計謀,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做了這次大規模的人事安排之後,據說“四海傾注,朝野肅然”——這麼多人都團結在司馬師的周圍,為他喊打喊殺,朝野誰敢不“肅然”?

曹芳這時已經當了十多年的皇帝,也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覺得堂堂一個皇帝,天天坐在龍椅上,拿著天下最大的公章,卻跟橡皮圖章沒什麼差別,說什麼“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統統是假話。心裏有點兒不爽。但他又有什麼辦法?他隻能老老實實地坐在龍椅上,戴著天下最高貴的帽子——皇冠,每天按時上班,聽人家高呼“萬歲”之後,就看著司馬師的臉色辦事。

這幾年說來也巧,在司馬師接過司馬懿的班時,其他兩國的輔政大臣也都換了屆。先是吳國的孫權病得連他自己也覺得沒救了,就把諸葛恪叫來,把後事托給他。第二年後也就是嘉平五年(253年),蜀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伐吳戰敗

這個大事就是蜀國的實際最高領導人費禕死去。本來,費禕的身體絕對沒有問題,再酒色幾年都不會死去。可因為他的大意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當初薑維去攻打西平時,俘虜了魏國的中郎將郭修。這個郭修便假裝投降。蜀國那時很缺人才,一看到郭修投降,馬上就封他為左將軍。

郭修就在暗地裏做了個計劃,要把自己變成人肉炸彈,搞定劉禪。可後來發現搞定劉禪的難度實在太大,估計這個計劃到死也不會實現,就降低了一個檔次,決定搞定蜀國的實際最高領導人費禕。費禕的性格曆來很好,從不懷疑人。嘉平五年的春天,費禕與諸將大會於漢壽——當然郭修也在旁邊。費禕喝得大醉,郭修一看,這是個機會啊,馬上站起來,拔劍就把費禕當場殺死了。費禕是蜀國難得的人才,是諸葛亮之後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最後居然死於一個偽降者之手。於是,薑維就當上了大將軍,爬上了蜀國權力的頂峰。三個新的牛人共同把三國帶入另一個時代。

這三個牛人就是:魏國的司馬師、蜀國的薑維、吳國的諸葛恪。

三國同時進行了國家實際最高領導人的換屆,說來也是奇事一件。

說來又有一件巧合的事。以前諸葛亮活著時,是司馬懿與諸葛亮做對手,這兩個人一死,司馬師和諸葛恪又成了對手。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兒子,諸葛恪卻是諸葛亮的侄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似乎是官場的一個不滅真理。很多新領導人一上任,內部總還有很多持不同政見的人,都想著辦法在跟你作對,因此你得做點事來讓這些人看看。現在最大的亮點工程就是找敵人打仗。這仗一打起來,你就有理由提出,大敵當前,一致對外。誰不支持,誰就是漢奸,誰就是賣國賊,就可以全民共誅之。

到了十一月,司馬師命令王昶、毌丘儉、諸葛誕和胡遵帶七萬大軍分三路向吳國的南郡、武昌及東興進攻。

諸葛恪接到情報,二話不說,馬上組織四萬人馬,向東興狂奔。

魏國攻擊東興的指揮官是諸葛誕和胡遵。這個諸葛誕還是諸葛恪的親戚(據說那個諸葛豐是他們的共同祖宗)。如果選三國裏最活躍的家族是哪個家族,我會投諸葛家族的票——三個互相打得路都找不見的國家,哪個國家都有諸葛家族的人,而且都是那個集團的牛人。曹操、司馬懿雖然人手多、家底雄厚,牛人也不少,但都是在一方發揮作用,上下一心,當一個集團的牛人。而諸葛家族,人雖然不多,但卻像天女散花一樣,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蜀國的諸葛亮、吳國的諸葛瑾父子都是吳國的牛人,另外,這個諸葛誕,雖比不上蜀吳那邊的兄弟,但也是個牛人,而且後來還因為差點兒把司馬氏搞定而成為曆史名人。這時諸葛誕和胡遵兩人正命令部隊“作浮橋以度,陳於坻上,分兵攻兩城”。可是這個城牆太高,雖然攻勢猛烈,但卻“不可卒拔”。而諸葛恪帶的援軍已經趕到。

這是諸葛恪掌握大權之後第一次登台表現。他這一次與他的同宗諸葛誕麵對麵決戰,結果如何呢?

諸葛恪等部隊一到,便馬上命令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讚、唐谘為前部,沿山西上。諸葛恪這次用人絕對用得沒有錯。上西山的帶頭人是丁奉這個老將軍。他現在是冠軍將軍,打起仗來,也確實起到先鋒模範的作用。他對其他人說:“今諸軍行緩,若賊據便地,則難以爭鋒,我請趨之。”命令其他部隊離開航道,讓路給他。然後,他帶著自己的直屬部隊三千人強行軍前進。那時北風正緊,他命令部隊鼓起風帆,破浪前進,隻用兩天的時間就趕到東關,接著搶占徐塘。

這時,天下著大雪,這種天氣除了好作詩之外,還好喝酒,別的似乎都不宜。

魏軍的前線指揮員們都不是詩人,但卻是酒鬼,因此就聚在胡遵那裏一起喝酒,醉並快樂著。這幾個家夥以為這種天氣,他們不敢出戰,敵人也不會出戰——敵人也是人啊。

丁奉卻知道,自己萬萬不能喝酒。他發現敵人前部的力量很薄弱,知道這個機會不可多得,便馬上對部下進行戰前動員。他的戰前動員很簡潔:“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但卻很成功。大家都認同他這句話。於是他叫大家脫下鎧甲,丟下長槍大戟,隻頭戴著鐵盔,拿著短刀,沿著大堤衝上去。魏國的大兵看到這個情況都大笑起來,認為東吳兵瘋了,天這麼冷,居然不穿衣服亂跑,而且還暈頭暈腦地跑到他們這邊來了。這些蠢材以為人家是來給他們助酒興呢,一點兒也不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