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二個霸主。他在國外流亡了19年,到60多歲才得到君位,是當時各國君主中最熟悉社會情況的人。狐偃、趙衰等長期跟他流亡在外的人,都是很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第二年,他就抓到了“尊周”這麵旗幟,把因王朝內亂而出居在外的周襄王送回王城,並平定了叛亂。公元前632年,楚因宋國附晉,率陳、蔡、鄭、許四國之兵討宋。晉率宋、齊、秦之兵,跟他們大戰於城濮(約當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臨濮鎮),把對方打得潰不成軍。這是楚國向北發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使晉文公的威名超越齊桓公。自此以後80多年間,晉楚間的鬥爭成為爭霸的主要內容。鬥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鄭州市北)的戰爭中,楚大敗晉軍。楚莊王對晉的勝利,使他成為一個有名的霸主。
秦穆公也是一個有心圖霸的君主。他的助手都是能幹的政治人物。他曾兩度幫助晉國公子回國,使他們得到君位。晉文公便是這兩個晉君中的一個。公元前627年,穆公乘晉文公新喪,偷襲鄭國,為晉所敗,三個元帥都被俘了。此後,秦很久不能向東有大的發展,而把力量集中在西方上,成為征霸西戎的著名人物。
黃河流域爭奪霸權的戰爭,使處於爭奪目標地區的小國疲於應付。同時,長期的斷斷續續的戰爭也引起並促成一些國家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和政治勢力的消長,使他們無力外顧。這兩種原因,都要求局勢的變化。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46年,先後兩次由深受爭霸之害的宋國發起弭兵的會盟。第二次會議成功了。晉、楚、秦、齊及宋、魯、鄭、衛、曹、許、陳、蔡等議定,宋、魯等8國要對晉、楚同樣朝貢,齊、秦大國分別與晉、楚聯盟。晉、楚平分了霸權,黃河流域的霸權爭奪基本上告一段落。
弭兵大會後,春秋的曆史進入了晚期。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晉、齊等國的顯族加緊了對公室(國君)的鬥爭,又一是長江下遊興起的吳、越,向黃河流域爭奪霸權。
諸侯國內的顯族,正如諸侯國之間的霸者一樣,是國內貴族中有實力的顯赫貴族。晉自文公以後,逐漸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顯族。到了春秋晚期,公室日趨衰微,政治權力落到了顯族手裏。公室無兵無將,隻知奢侈享受,不顧民眾的死活。顯族卻有謀士,有武裝,實力超過公室,還知道注意爭取民眾的辦法。顯族跟公室之間的矛盾不斷上升。同時,在顯族內部也有矛盾和鬥爭。春秋晚期,晉國出現了智、趙、魏、韓、範、中行六家顯族專權的局麵。後來範和中行兩家也垮了,隻剩下智、趙、魏、韓四家。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滅掉智氏。此後,隻要他們願意,就可以隨時把晉瓜分了。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二個霸主。他在國外流亡了19年,到60多歲才得到君位,是當時各國君主中最熟悉社會情況的人。狐偃、趙衰等長期跟他流亡在外的人,都是很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第二年,他就抓到了“尊周”這麵旗幟,把因王朝內亂而出居在外的周襄王送回王城,並平定了叛亂。公元前632年,楚因宋國附晉,率陳、蔡、鄭、許四國之兵討宋。晉率宋、齊、秦之兵,跟他們大戰於城濮(約當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臨濮鎮),把對方打得潰不成軍。這是楚國向北發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使晉文公的威名超越齊桓公。自此以後80多年間,晉楚間的鬥爭成為爭霸的主要內容。鬥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鄭州市北)的戰爭中,楚大敗晉軍。楚莊王對晉的勝利,使他成為一個有名的霸主。
秦穆公也是一個有心圖霸的君主。他的助手都是能幹的政治人物。他曾兩度幫助晉國公子回國,使他們得到君位。晉文公便是這兩個晉君中的一個。公元前627年,穆公乘晉文公新喪,偷襲鄭國,為晉所敗,三個元帥都被俘了。此後,秦很久不能向東有大的發展,而把力量集中在西方上,成為征霸西戎的著名人物。
黃河流域爭奪霸權的戰爭,使處於爭奪目標地區的小國疲於應付。同時,長期的斷斷續續的戰爭也引起並促成一些國家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和政治勢力的消長,使他們無力外顧。這兩種原因,都要求局勢的變化。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46年,先後兩次由深受爭霸之害的宋國發起弭兵的會盟。第二次會議成功了。晉、楚、秦、齊及宋、魯、鄭、衛、曹、許、陳、蔡等議定,宋、魯等8國要對晉、楚同樣朝貢,齊、秦大國分別與晉、楚聯盟。晉、楚平分了霸權,黃河流域的霸權爭奪基本上告一段落。
弭兵大會後,春秋的曆史進入了晚期。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晉、齊等國的顯族加緊了對公室(國君)的鬥爭,又一是長江下遊興起的吳、越,向黃河流域爭奪霸權。
諸侯國內的顯族,正如諸侯國之間的霸者一樣,是國內貴族中有實力的顯赫貴族。晉自文公以後,逐漸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顯族。到了春秋晚期,公室日趨衰微,政治權力落到了顯族手裏。公室無兵無將,隻知奢侈享受,不顧民眾的死活。顯族卻有謀士,有武裝,實力超過公室,還知道注意爭取民眾的辦法。顯族跟公室之間的矛盾不斷上升。同時,在顯族內部也有矛盾和鬥爭。春秋晚期,晉國出現了智、趙、魏、韓、範、中行六家顯族專權的局麵。後來範和中行兩家也垮了,隻剩下智、趙、魏、韓四家。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滅掉智氏。此後,隻要他們願意,就可以隨時把晉瓜分了。
齊的顯族,是齊桓公以後逐漸發展起來的。齊的顯族有田氏、高氏、欒氏、鮑氏、崔氏、慶氏、晏氏等,而最後取得壓倒勢力的是田氏。田氏用陰謀和暴力,打擊、消滅了別的顯族,並於公元前489年、公元前481年兩次殺害齊君。公元前480年以後,齊的政權就落到了田氏手裏,隻要時機成熟,田氏就可以坐上齊侯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