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2 / 3)

黃一平心頭一熱,答應道:“我知道。”

兩天後,省委組織部批複下來,同意陽城市委意見,黃一平順利任職海北縣委委員、常委、書記,同時,在省委組織部網站上進行了公示。

58

黃一平上任之前,自然還有很多事情要辦理,首當其衝者,是與接替自己的小馬辦交接。

說了也許很多人都不相信,黃一平離開市委書記廖誌國,空出的這個秘書崗位,在陽城官場引發的關注度,一點也不比他接替的海北縣委書記低。從某種程度上講,前者爭奪的激烈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後者。

其實,仔細思量一下並不奇怪。一個縣委書記,畢竟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與勇氣競爭,而秘書則大為不同。在隊伍龐大的年輕機關幹部群體裏,大家無不希望借此終南捷徑,實現仕途官階的騰飛與跨越。

眾所周知,當下的機關公務員崗位,正在引領新一輪就業時尚。包括很多碩士、博士在內的大學生,之所以打破了頭往機關裏擠,成千上萬人爭搶一個職位,說白了是看中國家公務員的金飯碗。然而,那些頗有抱負的莘莘學子,一旦到了機關又會發現,光占了一把公務員座椅還遠遠不夠,關鍵還要有那麼一官半職,手裏擁有了足夠的權力資源,才能真正體現出自身價值。而且他們還發現,在中國的各式大小機關裏,無論你的智慧、才能、學識多麼超群,哪怕你是校園裏公認的頂尖天才,很快就會被很多與之並不相幹的東西所覆蓋、淹沒、中和,比如人際關係,比如後台,比如運氣,等等。因此,若是要想快些出人頭地,那就得有非同一般的法寶與捷徑。這種法寶與捷徑,其實也沒有多少自由選擇的餘地,譬如,你先天有個好爸爸、媽媽、姑父、姨丈,要不就是像廖誌國那樣後天運氣不錯,碰巧找了個背景過硬的好老婆。說白了,這些東西並非人人可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錯的路子——給領導當秘書,進入某個權力圈子、山頭。

的確,一些人原本學識、能力平平,更沒有在什麼特殊崗位做出一星半點顯著業績,卻因為跟在某個領導後邊做了幾年秘書,受到領導賞識與信任,便獲得一個又一個晉升機會,可謂平步青雲,抵得上同齡人在基層艱苦崗位死做活拚一輩子。

扯遠了,還是回到黃一平接班人的事情。

黃一平空出來的秘書位置,一時成為陽城官場諸公的聚焦點。市委市府兩辦的眾多秘書自不待說,人人都以能當上陽城一秘為人生至高理想;市委市府的秘書長們,也是想方設法推薦自己信得過的人,試圖在最高首長身邊安插一個“潛伏者”;即使是那些常委、副市長們,也都千方百計推薦自己的親信,有的還願意獻出正在使用的秘書或辦公室主任。這些人明白,在書記旁邊有了自己親近的人,好處委實太多。這就等於古代將女兒嫁入了皇宮,皇親國戚的身份尊貴不說,日後說話、辦事也會方便許多啊!

小馬的勝出,是黃一平早就預備好的一著棋。當初,黃一平做馮開嶺秘書時,小馬是市府辦信息處的普通秘書,因為種種原因鬱鬱不得其誌。不過,小馬對黃一平非常敬重,也一直是他的忠實粉絲。後來,黃一平落難於黨校,別的同事皆不理不睬,隻有小馬不離不棄,時常充當信息員、傾聽者、安慰者等多重角色。等到黃一平再度回歸市府,就反過來關照、回報小馬,先是將其提拔成副處長、主任科員。一年半前,廖誌國擔任市委書記,黃一平提為市委副秘書長,小馬也被帶到市委辦任綜合一處副處長,協助黃一平服務於廖誌國,主要做些草擬普通文稿以及接送、傳遞方麵的工作,實際上相當於生活秘書。平心而論,就整體素養而言,小馬還不是陽城一秘的合適人選,無論文字水平、協調能力還是綜合素養,皆無法與黃一平相比。可是,因為廖誌國信任黃一平,又因為黃一平極力推薦了小馬,並且反複強調了小馬的忠誠可靠,再加上小馬貼近領導服務一年多,已然得到廖書記的認可。因此,關於小馬是否會寫文章,是否思想有深度,是否善於處理複雜的關係,等等,已然不是那麼重要。

如此,小馬便名正言順成為黃一平的接班人,做了廖誌國的秘書。

黃一平與小馬的交接,進行得頗有些耐人尋味。

按照黃一平本來的想法,感覺有很多話要對小馬交代,可是真到麵對麵坐下來之後,卻突然發現無話可說了,原先準備說的那些話也不知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