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揭秘官員學曆造假的利益鏈(1)(2 / 2)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谘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共接受社會各界近11萬份高等教育學曆認證,其中9.9%為“問題學曆”。據報道,日前廣東省鑒定潮汕地區某市送來的15名官員的學曆證書,僅憑肉眼即確認其中7份是假證書……

在官員學曆造假中,幾年前因腐敗被處以死刑的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青就是一個典型。他托人在北京大學附近買了一個法學學士文憑,就開始以“北大才子”自居,甚至自稱是“法學教授”。

另外,沈陽市原副市長馬向東在職期間,也曾“名正言順”地獲得了研究生學曆。但知情者都明白,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所寫的論文,也是由秘書組成“寫作班子”代勞的。

揭開學曆造假的利益鏈

那麼,官員學曆造假問題由來已久,為何還屢禁不絕呢?

有關專家普遍認為,相當一些地區在選拔官員問題上,一味地追求高學曆,有的甚至以學曆層次劃杠,這是造成以權謀學、學術腐敗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另外,官員與教育機構存在巨大的利益鏈,也為官員提供了學曆造假的可能。

“隻要學曆成為升職的重要資本,官員就有了造假的動機。”湖南省一位熟知內情的地方官員向記者一語道破天機,“利用公款弄個文憑,就更容易獲取政府的高職高薪,從而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獲取財富與成功的機會,有誰不願意呢?”

重用“知識型”官員,是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一種體現。但記者發現,有些地方往往把學曆等同於能力,把高學曆等同於高素質、高能力,甚至把博士大量選拔進入領導層,形成所謂的“博士兵團”。

這種片麵的“學曆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官場對學曆的“激烈追逐”。而官員再花幾年時間進一次學校的成本無疑太高,如果再缺乏約束機製和監督機製,這些官員很容易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以不正當的、非法的方式來獲取高學曆。

可怕的是,有些高校見有利可圖,也紛紛開設各種官員“文憑速成班”。比如有些省份經常和一些名校開展省校合作計劃,省裏給學校一筆錢,負責培養的對象就是縣處級以上的幹部。這種情況非常隱蔽,即使打擊“假文憑”力度再大,也很難覆蓋到這裏。

“現在很多地方官員升遷所需的學曆,基本是通過上研究生班來解決。國家規定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不能與學位掛鉤,不能授予學位。但一些高校為創收賺錢,卻將研究生課程班與學位掛鉤,以授予學位招徠學員。”據一位在北京某高校工作多年的研究生招生負責人反映,“開辦這類班的一般都是正規大學,費用一般在2萬元到3萬元之間。學製一年或兩年,與正常的研究生學製相差太大。幾年下來,學校收入相當可觀,而且一些大學不給學員開具稅務局印製的發票。這些巨額學費逃稅後,就變為本單位職工的豐厚獎金。”

其實,為了錢而濫發文憑的高校不乏案例。2004年,海南省黨校多名領導同時被“雙規”。這一係列幹部處理事實的背後,是令人震驚的文憑“批發”案--直至案發,承擔嚴肅的黨政幹部培訓工作的海南省黨校,隻要交錢,招生條件一次次放寬,直到2003年底被叫停,已違法違規發出數千張文憑。

“地方政府掏錢請一些大學辦研究生班,根本不用考試,學員也不必操心學費,全由公款解決。”一位曾經參加過研究生班“學習”的官員向記者透露,“課本從發下來到畢業都不用看上幾眼,隻要把導師侍候好了,考試自然會通過。有的官員做作業、寫論文都是由博導、碩導請全日製研究生弟子代勞,有的甚至由導師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