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官辦”行業協會的角色質疑(1)(1 / 2)

類似於“牙防組”的某些行業協會,還依附在政府部門下,打著政府的旗號,千方百計從企業身上“揩油”。

2007年4月,一個以“不官不民”的身份狀態生存了近二十年,進行十幾年“權威認證”的機構——“牙防組”,被衛生部一紙公文撤銷後引發國內輿論的追討。

“牙防組被撤消,是行業協會發展曆史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行業協會數量快速增長,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類似“牙防組”的某些“官辦”行業協會,還依附在政府部門下,打著政府的旗號,千方百計地從企業身上“揩油”。

隨著“牙防組”存在的問題被陸續曝光,國內輿論也開始轉向質疑各類“官辦”“半官辦”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的改革與角色定位,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2007年5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要求實行政會分開,行業協會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切實解決行政化傾向嚴重以及依賴政府等問題。要從職能、機構、工作人員、財務等方麵與政府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徹底分開。現職公務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商會兼任領導職務,確需兼任的要嚴格按有關規定審批。

“官辦”行業協會深陷信譽危機

在北京,隨處可見一些政府部門門口掛著某某協會、某某學會和某某商會(以下通稱為“行業協會”)的招牌,其中不少還頂著顯赫的“國字號”頭銜。

我國行業協會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間溝通的橋梁,其中有些協會堅持為政府、行業、企業服務的宗旨,在市場經濟大舞台上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有些行業協會掛靠在某些政府部門下,用各種方法迫使企業入會,收取高額入會費,還通過“評比”“排名”“認證”“會展”等手段,向企業亂頒證、亂收費,在自毀信譽的同時,也使主管部門的權威受到嚴重損害。

“不幹正事,整天挖空心思從企業撈錢。”杭州一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最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協會的電話,一開口就號稱是國務院或某部委下麵的協會,不外乎就是邀請參加評獎、評優。每項都要錢,多的幾萬,少的也要好幾千。”

“入一個協會費用也不低,少的幾千元,多的達十來萬元。”北京一位民營企業老總向記者抱怨,“關鍵是交了錢入了會,並沒有從協會那裏得到什麼服務。隻有在下年通知交會費時,才想起有這麼個協會存在。”

據了解,近年來協會舉辦的各種“評比”花樣繁多,比如“年度品牌”“消費者滿意獎”“十佳稱號”“最信賴品牌”等。2007年1月11日,中國質量協會等單位發布了部分白色家電的“比較實驗”結果,結果發布後的第四天,中國家電協會公開提出質疑,認為中國質量協會不具備抽查的權力,所謂的評測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這種協會之爭,讓人感到不是爭著為企業服務,真正爭的是背後不菲的灰色收入。”北京一位企業負責人一言道破玄機。他稱:“目前不少行業協會熱衷於搞各種評比和排名,目的就倆字:撈錢。很多評選活動,幾乎是交錢就能入選,排名前後就看你交錢多少,感覺像競價排名。而且,有些協會的領導,以前就是政府部門主管企業的老領導,想拒絕參加評選也很難。”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高額的入會費以及各種評比費、排名費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外,協會的各種“認證”也讓企業避之不及。

為企業產品認證,是協會的“認證”主業。“抗菌羽絨服”“抗菌地板”“抗菌空調”,等等,這些經過“中國抗菌協會”認證的產品被指毫無“認證標準”;在虛假宣傳的包裝下,曾以“天價”出售的歐典地板連續6年、先後3次被授予所謂的“315標誌”認證。

體製弊端催生“權力尋租”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行業協會中出現諸多問題,除自身自律不夠外,主要根源還來自於我國行業協會本身存在的體製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