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借衣

“原文”

雨中借人衣著之出,道濘失足,捐一臂,衣亦汙。從者掖公起,為之摩痛。迂公止之曰:“汝第取水來滌吾衣,臂壞無與爾事。”從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向我索討?”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譯文”

下雨了,迂公借了人家的衣服穿著出去,因道路泥濘滑倒了,摔壞一隻手臂,衣服也弄髒了。跟著他的人趕緊扶起他,替他撫摸痛的地方。迂公阻止他,說:“你先拿點水來洗洗我的衣服,手臂壞了同你沒什麼關係的。”跟從的人說:“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反而想著那件衣服,為什麼呢?”迂公說:“手臂是我自家的東西,誰會來向我討回呢?”

“說明”

身體健康是從事一切活動的基本條件,應該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

金翅鳥之死

“原文”

齊景公謂晏子曰:“寡人既得寶千乘,聚萬駟矣!方欲珍懸黎,會金玉,其得之耶,奚若?”

晏嬰曰:“臣聞琬玉之外有鳥焉,曰金翅,民謂羽豪。其為鳥也,非龍肺不食,非鳳血不飲。其食也,常饑而不飽;其飲也,常渴而弗充。生未幾何,夭其天年而死。金玉之非珍,乃為君之患矣!”

宋·李等《太平禦覽》

“譯文”

齊景公對晏子說:“我已經有了千輛車才能裝盛的珍寶,有了數以萬計的車馬。我打算把美玉懸黎當作國寶,並準備集聚更多的金玉,你看能得到嗎?”

晏嬰說:“我聽說在琬玉外邊,有一種金翅鳥,老百姓稱它為羽豪。那種鳥呀,不是龍肺不吃,不是鳳血不喝。因此,它經常吃不飽,也得不到充足的飲料,生下沒有多久,沒有活到它應該活的自然壽命,就死亡了。看來金玉並不是什麼寶貝!對國君來講,這些東西簡直是禍害啊!”

“說明”

這則寓言故事說,金翅鳥不是龍肺不食,不是鳳血不喝。這是難以找到的稀少食物和飲料,必然會因饑渴而夭亡。它說明,對於一個國君來講,如果隻注意搜羅所謂珍寶,遲早是要完蛋的。

金鉤桂餌

“原文”

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則是,然其得魚不幾矣。

《闕子·佚文》

“譯文”

魯國有一個愛好釣魚的人,用名貴的香料肉桂當魚餌,用黃金製成魚鉤,並在魚鉤上鑲嵌銀絲和青綠色的美玉,用翡翠這種極其珍貴的美玉來裝飾他的釣繩。他拿釣竿的姿勢和尋找的位置都很適當,但是,他釣上的魚卻沒有幾條。

“說明”

釣魚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有一般的魚鉤、釣餌就可以了,但這個魯國人卻別出心裁,在這些東西上大費氣力,不惜工本,舍本逐末,搞什麼“金鉤桂餌”,結果對釣魚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際效果,不要搞花架子,追求形式。

荊人涉

“原文”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

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楚國人想攻打宋國,派人事先測量水的深淺並樹立標誌。不久,水突然上漲,楚國人不知道,依然按照舊標誌在黑夜渡河,結果淹死一千多人,楚軍驚恐萬狀,潰不成軍,就像都市裏的房屋倒塌一樣。

原先做好標誌的時候本是可以涉水過河的,如今河水暴漲,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了,楚國人還是按著原來的標誌過河,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說明”

忘記了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忘記了適應已經發展和改變的局勢而改換對策,事必敗也。

荊人畏鬼

“原文”

荊人有畏鬼者,聞槁葉之落與蛇鼠之行,莫不以為鬼也。盜知之,於是宵窺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後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之曰:“鬼實取之也。”中心惑而陰然之。無何,其宅果有鬼。由是,物出於盜所,終以為鬼竊而與之,弗信其人盜也。

明·劉基《鬱離子·麋虎》

“譯文”

楚國有個非常怕鬼的人,聽到幹枯的樹葉落地,或者蛇鼠爬行的聲音,都以為是鬼。有個小偷知道這個情況後,就在晚上爬到他家的牆頭偷看,並且裝出鬼叫的聲音。這個怕鬼的人被嚇得連斜著眼睛瞄一下也不敢。小偷又照樣裝了四五次鬼叫的聲音,然後鑽進他的屋裏,偷走了他家藏的全部財物。有人欺騙他說:“你家的財物實在是給鬼偷走了。”他心裏雖有點懷疑,但暗中卻還以為是鬼偷走了。過了不久,他家裏果然發現了“鬼”。他丟失的東西在小偷家裏找出來了,然而他始終還是認為,這是鬼偷走後送給小偷的,並不相信那個人就是小偷。

“說明”

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一個人一旦中了迷信之邪,就會置事實於不顧,疑神疑鬼,而有被壞人欺騙、利用和愚弄的危險。

驚弓之鳥

“原文”

更嬴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嬴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

更嬴曰:“可。”

有間,雁從東方來,更嬴以虛發而下之。

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

更嬴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戰國策·楚四》

“譯文”

有個叫更嬴的人陪魏王站在高台下麵,仰望天空有隻飛鳥。更嬴對魏王說:“讓我為大王拉虛弓不放箭,把飛鳥射下來吧!”

魏王說:“那麼,你射箭的技術真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嗎?”

更嬴回答說:“可以達到這個地步。”

不一會兒,一隻雁從東方飛來,更嬴拉弓虛射,果然把這隻雁射落下來。

魏王驚訝地問:“射箭的技術為什麼竟達到這樣的地步呢?”

更嬴回答道:“這是一隻受了傷的雁呀!”

魏王繼續問道:“先生怎麼知道呢?”

更嬴解釋道:“這隻雁飛得緩慢,鳴聲悲哀。飛行緩慢是由於身有舊傷,鳴聲悲哀是由於離開雁群太久了。正因為它舊傷未好,驚心沒有消失,所以,一聽到弓弦音響,就急忙展翅高飛而逃,結果傷口破裂,疼痛不支,便從高處掉下來了。”

“說明”

這則寓言用“驚弓之鳥”比喻那些嚇破了膽的人。同時也告訴人們,勤學苦練,掌握事物的特點和要害,便可收到“虛弓下鳥”的神奇效果。

精衛填海

“原文”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山海經·北山經》

“譯文”

發鳩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那裏棲息著一隻奇特的鳥,它外形像烏鴉,頭上有漂亮的花紋,白白的嘴巴,紅紅的雙腳,名叫精衛,它鳴叫時總是在呼喚自己。精衛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到波濤洶湧的東海遊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沒回來,因此變成了這隻精衛鳥,長年累月地口銜西山上的小枝條、小石子,決意要把那一望無際的東海填平。

“說明”

這篇寓言說明,在遠古時代,人類不知被大海奪走了多少寶貴的生命,然而在作為人類化身的精衛身上,卻寄托了人類敢於征服大海的雄心壯誌。

井之蛙

“原文”

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

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裏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岸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於是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莊子·秋水》

“譯文”

在一口淺井裏有一隻青蛙……它對從東海中來的大鱉說:“我多麼快樂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欄杆上蹦蹦跳跳,回來休息,就蹲在殘破的井壁的磚窟窿裏休息休息;跳進水裏,水剛好托著我的夾肢窩和麵頰;踩泥巴時,泥深隻能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回頭看一看那些赤蟲、螃蟹與蝌蚪一類的小蟲吧,哪個能同我相比哪!並且,我獨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樂極了!您為什麼不常來我這裏參觀參觀呢?”

海鱉左腳還沒踏進井裏,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於是,它在井邊從容地徘徊了一陣就退回來了,把大海的景象告訴青蛙,說道:“千裏的確很遠,可是它不能夠形容海的遼闊;千仞的確很高,可是它不能夠探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鬧水災,可是海水並不顯得增多;商湯時,八年有七年天旱,可是海水也不顯得減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也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東海裏的最大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