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3 / 3)

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說明”

寧肯相信量好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愚蠢可笑的故事,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指鹿為馬

“原文”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

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史記·秦始皇本紀》

“譯文”

趙高圖謀篡奪秦二世的皇位,惟恐群臣不服從他的指揮,於是設法事先進行試探。有一天,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對二世說:“這是一匹馬。”

二世一愣,笑著說道:“丞相搞錯了吧?明明是鹿,你怎麼說是馬呢?”二世問身邊的大臣們,大臣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討好趙高。也有耿直的人說是鹿的,趙高就在暗中陷害他們。此後,群臣們都害怕趙高了。

“說明”

這則寓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依仗權勢、顛倒是非、欺上壓下的野心家的醜惡嘴臉。它告誡人們,凡事要重實質,不要光圖名氣。

智子疑鄰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韓非子·說難》

“譯文”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衝塌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快把牆修好,小偷一定會爬進來偷東西。”鄰居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裏,他家果真被小偷盜走了大量的財物。

事後,這個有錢人的家裏極力稱讚自己的兒子有先見之明,而對鄰居的老大爺卻產生了懷疑。

“說明”

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而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周人懷璞

“原文”

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臘者為璞。周人懷璞,謂鄭賈曰:“欲買璞乎?”

鄭賈曰:“欲之。”出其璞視之,乃鼠也。因謝不齲。

《尹文子·大道下》

“譯文”

鄭國人稱沒有加工雕琢的玉石為璞,周人稱沒有醃製成幹肉的老鼠為璞。有一天,周人懷裏揣著沒有加工醃製的老鼠問鄭國商人:“你想買璞嗎?”

鄭國商人回答說:“想買。”周人便從懷裏掏出他帶來的璞,原來是一隻死老鼠。鄭國商人看了惡心,連忙謝絕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當對某一事物決定取舍的時候,不能光聽它的名稱,最好先看看它的實際內容。

莊子妻死

“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至樂》

“譯文”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喪,看見莊子正岔開兩腿像簸箕似地坐著,一邊敲盆一邊唱歌。

惠子說:“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你妻子把子女撫養長大,年老身亡,她死了你不哭也就夠了,還一邊敲著盆子一邊唱著歌,這豈不是太過分了嗎?”

莊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當她剛死的時候,我怎麼能不悲傷呢?可是考察她的原先,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還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還沒有氣息。混雜在恍恍惚惚之中,變著有了氣,氣再變就有了形體,形體再變就有了生命,現在又變而為死,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運行一樣。人家現在已經靜靜地安息在天地這個大房屋裏,而我卻地跟著哭她,我以為這樣做是不通達天命,所以停止了哭泣。”

“說明”

這篇寓言表達了莊子的生死觀,認為生死不過是氣的聚散,是合乎自然規律的變化,因此不必悲歡。

鄒忌比美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身體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戰國策·齊一》

“譯文”

齊國的相國鄒忌身長八尺多,長得十分魁偉漂亮。一天早晨,他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了一番,問他妻子說:“你看我比那住在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漂亮呢?”

他妻子回答說:“你漂亮得多,徐公哪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的徐公,是名聞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問他的小老婆:“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呢?”

小老婆回答說:“徐公哪裏比得上你漂亮呢?”

過了一天,從外邊來了一個客人,鄒忌和他坐談時,又問客人說:“我和徐公相比,哪一個漂亮呢?”

客人回答說:“徐公沒有你漂亮嗬!”

又過了一天,城北的徐公親自到鄒忌的家裏來了,鄒忌就把徐公的麵貌、身材、姿態等諸方麵都仔細地觀察了一番,深深感到自己沒有徐公那樣漂亮,再對著鏡子又端詳了一會,更感覺到自己比徐公差得很遠。

到了晚上,鄒忌睡在床上認真地思索了一番,說:“我的妻子說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小老婆說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對我有所求,並非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啊!”

“說明”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聽信自己身邊親近的人,或者有求於己的那些人的阿諛奉承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