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0月18日,正當毛澤東第四次接見紅衛兵之前,突然發生了蒯大富為首的“三司”帶頭鬧事的“口號事件”。事情的起因是組織這次接見的大會指揮部擬好的一份標語口號,因其中一些口號太長,中央宣傳部負責處理此事的同誌怕群眾呼口號不便,因而刪去了一些,由此就引起了這次鬧事。蒯大富的“三司”串聯北航“紅旗”,數萬學生上街遊行,衝到天安門,高呼要揪出“篡改”口號的“黑手”,高呼“打倒劉少奇”的口號,形勢十分嚴峻。周恩來為了平息這次事件,18日淩晨在人民大會堂召###議,商討處理辦法,並指出決不能因鬧事幹擾當天的毛澤東接見活動。因為周恩來一夜未休息,加上精神極度緊張,神情顯得很疲憊。會議開始後,他正要講話,突然謝富治帶著一種明似關心,實則幸災樂禍的陰暗心理,陰陽怪氣地對周恩來說:“總理可要愛護身體呀,你又一夜沒睡覺了吧,這樣可不行嗬……”謝富治的話還沒有講完,周恩來帶著無法抑製的憤怒,雙眼緊盯著謝富治,斥責他:“你這是什麼意思,故意刺激人的感情……”當時與會的人都吃驚了,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周總理發這麼大的脾氣。謝富治當時麵紅耳赤,無言以對,不敢抬頭。周恩來對謝富治發火不是偶然的,是他早已洞悉了謝富治的心態,謝明明知道正是林彪、江青迫使周恩來和老帥們沒有片刻安寧,給折磨得身心交瘁,卻假惺惺地表示“關心”,正是這種虛情假意的“關懷”,激發了周恩來長期壓抑著的憤慨。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陳伯達就攻擊周恩來“和稀泥”、“搞調和”、“折衷主義”。1966年10月3l日,姚文元在紀念魯迅逝世3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桑罵槐地影射攻擊周恩來,是“那些貌似‘公正’而實際上站在舊勢力一邊的‘正人君子’們”,叫囂要“撕掉那些新式的‘正人君子’們折衷主義的假麵具”。在江青、康生、陳伯達的授意下,由王力、關鋒執筆的《紅旗》雜誌社論《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中,更露骨地指責:“在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中,搞折衷主義,實際上就是站到敵人一邊。”
周恩來在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中,經曆了許多驚濤駭浪和極為複雜驚險的###,都沒有像“十年浩劫”中他所麵臨的這樣艱難、這樣複雜。當這場風暴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的時候,周恩來力挽狂瀾,中流砥柱,委曲求全,苦撐危局,始終堅守崗位,頑強搏鬥。他以高超的鬥爭藝術,和林彪、江青一夥周旋,力排於擾,消除###,竭力想把黨和國家從危難和困境中解脫出來。
江青一夥妄想利用“伍豪事件”擺平周恩來,知情的康生此刻卻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