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外貿部門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國內急需物資時,常常是直接購買現貨,外國資本家一看到訂單,就大幅度抬價,使我們吃了不少虧。在陳雲指導下,外貿部門開始利用國際期貨市場的商品交易所。如一次,他們接受了購買砂糖47萬噸的任務,先不購進現貨,而是購進26噸期貨,再購買41萬噸現貨。待到交易市場上得知中國購買消息,砂糖價格上漲,外貿部門再拋出多餘的期貨。這樣,不但順利完成了采購任務,而且還為國家賺取了240萬英鎊的外彙。陳雲總結這次經驗說:“國際市場上的交易所是投機商活動場所,但也是一種大宗商品的成交場所。”“對於商品交易所,我們應該研究它,利用它,而不能隻是消極回避。”還指出:“在今後兩年裏對交易所要認真進行研究。”今天,中國不僅全麵參加了國際商品交易中的期貨市場,而且有了自己的商品交易所和期貨市場。回溯當年在極左思潮猖獗,人們不敢談也不知道期貨市場還可以為社會主義國家服務的時刻,我們不能不為陳雲表現出的膽識和遠見而欽佩。
在周恩來、陳雲和隨後複出的鄧小平的共同領導和努力下,1973年至1975年,我國對外經濟工作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麵,形成了自1954年引進蘇聯156項援助項目後的第二次引進高潮。這一期間引進的重要成套設備,到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80年代中國經濟大發展的主力軍。
但是,當時中國還沒有從“文化大革命”的陰雲下得到解脫,“四人幫”還控製著較大的權力,極左錯誤仍然占據著統治地位。1975年11月,“反擊右傾翻案風”的迷霧再起,於1976年達到高潮。鄧小平被迫離開了中央領導崗位,他和陳雲等人進行的糾“左”努力也遭到批判。張春橋、王洪文等人立即指使在人民日報社的爪牙,派出大量記者前往各個部門搜集材料,攻擊陳雲、萬裏、胡喬木、張愛萍、周榮鑫等複出的領導幹部。張春橋說,陳雲主管的外貿部“問題嚴重”,“在外貿工作上執行的是一條賣國投降主義路線”。陳雲痛心地看著費盡心血才有所好轉的經濟形勢又毀於一旦,同時也作好了再次被送到基層去“蹲點”的精神準備。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四人幫”更加肆無忌憚地把手伸向了最高權力。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人開始考慮除掉這個根植於“文化大革命”###的毒瘤。葉劍英請王震找陳雲商量。當時,可供選擇隻有兩個辦法,一是召開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用合法手段把“四人幫”搞下去;另一個是采取特殊手段把“四人幫”抓起來。陳雲在家裏反複研究十屆中央委員會名單,算來算去,覺得沒有完全的把握。葉劍英主張武力解決,並派人請陳雲前往他在西山的住所麵談。當陳雲得知葉帥的堅定態度後,明確表示:這場鬥爭不可避免。
粉碎“四人幫”後,陳雲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不顧華國鋒設置的“兩個凡是”的障礙,堅決主張讓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為“###”平反;以後,又在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為薄一波、陶鑄、彭德懷等冤假錯案平反和清算康生罪行等關鍵性的意見。在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努力下,中國終於走上了重整河山的正軌。在曆史的激浪狂飆中,陳雲以他巋然不動的信念,給人們留下了中流砥柱般的高大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