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坐“直升飛機”上來的王洪文(2)(1 / 1)

在這一時期,王洪文對於廠黨委、對於現存政治體製已經強烈不滿。他對於政治有著過度的野心和欲望。雖然現在他已當上了保衛員,坐進了辦公室,但是如果一切就這樣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他王洪文隻能從科員,慢慢往科長、處長爬,一輩子最多也就混個局長。現有的政治體製已經阻止了他再往上爬的道路。再加上廠黨委對他的幾次工作安排,更加深了他對廠黨委,對現存政治體製的不滿。他開始尋找發泄私憤的機會,這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可以說,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王洪文不再是現在的王洪文,他也許會成為一個上海灘的流氓,一個歪戴帽、斜叼煙走在大街上的痞子,但絕不會像他後來表現的那樣喪心病狂,張牙舞爪,直至被時代的颶風挾持到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混亂和瘋狂迅速波及全國。5月25日,北京大學的造反派聶元梓率先在校園內貼出了《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的大字報。經毛澤東批準,這份大字報在6月1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接著,《人民日報》也全文刊登了這份大字報。王洪文敏感地意識到反抗的機會到了,於是在6月12日,他糾集其他六個人,貼出了上海國棉十七廠的“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剝開黨委畫皮看真相》,把矛頭直接對準黨委。大字報分為三個部分:

一、廠黨委不抓階級鬥爭;

二、執行修正主義路線;

三、把群眾意見當耳邊風。

在大字報上方,還貼著三條醒目的標語:

“堅決打倒資產階級反動權威!”

“堅決打倒資本主義當權派!”

“堅決挖掉修正主義老根!”

6月18日,王洪文等人又貼出了《再揭廠黨委修正主義幹部路線》的大字報。這兩張大字報的貼出,在國棉十七廠引起了強烈反響,廠子裏的工人都議論紛紛,生產受到影響。而王洪文則在這些事件中“聲譽鵲起”,成了廠子裏的“風雲人物”。大字報驚動了上海市委,於是派來了工作隊,整頓秩序。王洪文憑直覺預感到工作隊於己不利,於是掉轉炮口,從猛轟廠黨委轉向炮打工作隊,貼出《市委工作隊滾回去!》的大字報,使工作隊的行動步履維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