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內壽夫以前曾經營“主婦之家”,非常賺錢,但幾年後,他卻突然將“主婦之家”關掉了。後來經營彈子房、保齡球館,賺錢也很快,他都關掉了。一般人是因為賺不到錢才關門大吉,坪內壽夫停掉好端端的生意,不免讓人費解。坪內壽夫解釋說:“就是因為太賺錢,所以我決定關掉。這種財富快速滾入的事業是不會太長久的。”他還說:“企業是用來賺錢的,但賺太多的錢容易給人一個錯覺,讓你誤認為這種企業永遠都不會毀滅。”他認為,應當在順利時想到將來的發展,時時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才會不斷進步。他還認為,從製度、人才、經營策略等各方麵打實基礎,提升競爭力,才是事業成功的真正保障。
一般人聽了坪內壽夫的話,也許會嗤之以鼻,但他按自己的理念,救活了一家家瀕臨倒閉的大企業,並創建了著名的來島集團公司,且多年來長盛不衰,誰又有資格笑他呢?
坪內壽夫領導來島集團,對部下的要求是:不要求你成為最賺錢的部門,但不容許有絲毫鬆懈。每月的幹部會議,都要求各部門業績較上月進步0.1%。
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人才的素質,在這方麵,坪內壽夫可謂不遺餘力。他從不吝惜教育費用,例如,他接收佐世保重工以後不長的時間內,進行過五次全體人員的研習訓練,最多一次的研習費用高達5.1億日元。
在用人上,坪內壽夫主張“少數精銳”,“一人三用”是來島集團的特色。他認為,一個人的工作潛力是很大的,完全可以勝任幾種不同的工作。所以他要求每位員工至少具有三種工作能力。經過訓練,有的員工可以負責四五種甚至十幾種工作。來島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其能力往往不亞於其他一家大公司的中層主管。
坪內壽夫本人更是身先士卒,他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例如,為了節省費用,他沒有用專車和專職司機,他的座車是從出租車公司租用的,平時,這輛車以正常營業為主。上班時間,司機送坪內到辦公室,然後離去拉客,午飯後在酒吧負責接待,下班時再開車到辦公室接坪內壽夫。也就是說,他身兼社長司機、出租車司機和酒吧接待三職,典型的“一人三用”。
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坪內壽夫先致力於基礎工作,好像很慢;但他在公司製度、人員素質等各方麵打好了基礎,他的公司具有遠超同行公司的競爭力,所以,無論市場景氣還是不景氣,他的公司都賺錢,永無倒閉之憂。他做的雖是慢功夫,但從結果來看,一點都不慢啊!
現在有一種流行觀念:快魚吃慢魚。所以,許多人急急忙忙發財、出名、升遷。但自然界的情形,卻是“強魚吃弱魚”。鯨魚沒有銀魚遊得快,但鯨魚總是吃銀魚;獅子沒有羚羊跑得快,但獅子總是吃羚羊。王陽明提倡的得之難、積之久,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簡單道理:做快不如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