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竊國 第一百三十章 科舉改製(2 / 2)

加之當今聖上於孝天現在已經改稱承天皇帝,對於吏治管控的非常嚴苛,設立了各種層層監督的製度,使得官吏們不敢輕易再伸手貪墨,既然俸祿已經夠他們過上體麵生活了,撈錢弄不好要掉腦袋,還要抄家,落得一個很慘的下場,所以官吏們自然而然一般情況下就盡量控製一下他們的私欲,能不伸手就不太敢伸手了。

這也使得大中的吏治顯現出了一片清明,地方官府辦事的時候清廉了許多,官府清廉了,那麼老百姓的負擔自然而然也就減輕了很多,老百姓漸漸的靠著種地或者做一些手工業,雖然不至於可以很快致富,但是起碼養家糊口問題不大了,有飯吃了,自然也就沒多少人願意去幹造反的事情,使得大中在立國之後,各地除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還試圖不安分之外,普通百姓就不願意再跟著瞎胡鬧了。

雖然這時代還有大批失地的百姓沒有得到土地,但是隨著於孝天大興工商業,開海禁想辦法出口,鼓勵經商開辦工場工坊,各種工坊商鋪開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在各地湧現出來,這些工坊也吸納了不少閑散的勞動力,讓以前那些失地流民,可以到工坊之中做工,賺取工錢養家糊口,自然而然的也就減輕了社會矛盾。

但是讀書這件事,在天下人眼中,卻還是最好的出路,特別是以前的那些讀書人,依舊在幻想著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混個一官半職,然後光耀門楣。

可是新的科舉製度的改革,卻讓他們之前所學基本上成了廢物,失去了繼續通過科考晉身的途徑,這如何讓他們能夠接受呀!

於是當然他們不肯答應了,所以各地的讀書人立即就鬧了起來,紛紛到官府之中進行請願,抵-製這種新的科舉製度的推行。

甚至有的地方的讀書人,幹脆提出來共同抵-製科舉考試,不參加明春以後春秋兩季全國各地的會試和鄉試,來給當朝施壓,駁一下現如今朝廷的麵子,沒人參加科舉考試,看看你把科舉製度改不改回去。

於孝天聽聞了這些消息之後,冷笑了一聲道:“由著他們去鬧好了,不參加正好,反正他們也考不中!那就先從各部的考試開始,少了他們難道朕的天下還就轉不動了嗎?要是有人再鬧事的話,讓各地官府別對他們客氣,給我揍,揍到他們不敢鬧事為止!

但凡是所有參與鬧事或者抵-製科舉之人,取消他們原來的功名還有以前對他們免稅以及各種優待,不考正好,回去種田也餓不死他們!對於那些各地挑頭鬧事的士子,更要嚴辦,革去他們以前的功名,永不錄用!我看看他們學一肚子八股文,能當飯吃?”

於孝天的聖旨馬上就傳旨了全國各地,那些挑頭到官府鬧事之人,正好集體遞上去的都有共同簽名的請願書,結果正好被各地官府拿來當做名單使用。

一大幫各地地方的生員們,這一下倒了黴了,被一一逮到了官府之中,以前秀才不是可以不給當官的下跪嗎?現在不成了,先按住按趴下,一頓板子下去,打的屁股開花,然後丟出衙門,讓他們家人把他們拖回去,然後取消他們的功名,取消以前給他們的各種補貼以及免收稅賦的優待,回家種田去吧!

這一下這些讀書人可算是悲催了,一下子啥都沒有了,特別是那些挑頭鬧事的生員們,更是倒黴到了極點,居然被革去了所有功名,並且永不錄用,永久性的取締了他們參加以後科舉考試的資格,這一下他們傻眼了。

他們讀書不就為了有朝一日能混出頭,通過科舉考試來獲取功名,然後踏上仕途,就算是當不了進士,能當上舉人,最不濟當個秀才,也起碼能想想辦法,補一個位子,實在不行可以到一些當官的門下,去當個幕僚清客,也能體麵的混日子。

可是現在於孝天把這幫挑頭鬧事的家夥,革去了所有功名,直接永久取消了他們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以後便就失去了所有晉身當官的可能,隻能自己另想辦法去找生活門路了。

這一下就把這些試圖鬧事的學子們給敲懵了,頓時讓一些膽小的學子偃旗息鼓,不敢再繼續鬧事,隻能老老實實的回家,翻出一些以前沒用的書,拿去擦屁股,想辦法去找一些新書,趕緊學一些新的東西,希望學有所成之後,再說參加科舉考試,尋求晉身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