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方法得當,讓你的溝通事半功倍(2 / 3)

在談到對銀行的認識的時候,馬雲還說:“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我們就要改變銀行!”這樣的話說出來之後立刻語驚四座。但是幾年之後我們看到,馬雲確實做到了。

在說到經濟學家的問題時,馬雲說:“創業的成功,很少人是因為聽了經濟學家的話,因為經濟形勢的好壞實際上和經濟學家沒有什麼關係。在好的經濟形勢下也有壞企業,在壞的經濟形勢下也有好企業。所以民營企業應該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堅定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總看別人在說什麼。我們要知道,所有的成就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

在談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時,馬雲說:“我堅信,中國經濟如果想要走出困境,就一定要靠民營企業本身。我很遺憾總是聽到人們說要靠政府的政策。等政府的政策就好像是吸鴉片,一旦上癮就停不掉。麵對這種困境,民營企業家隻能夠靠自己的努力。就像天在下雨的時候不一定會淋濕所有人,所以關鍵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很多人認為,犀利是一種天賦異稟,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犀利的語言來自強大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犀利的語言總是來自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一個人如果對事物沒有深刻的見解,一定說不出真正犀利的語言,隻能用一成不變、波瀾不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語言雖然保險,卻絲毫不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果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婉轉的語言根本不會有任何讓人銘記的作用。

很多人認為犀利的語言會傷害別人,其實也不是這樣。那些犀利的語言,本質上並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為了真正闡釋自己的觀點。而且犀利並不是對別人片麵的指責,而是在說出別人有什麼問題後再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法,否則就真的成為傷害人的犀利了。

智慧點睛

在溝通的過程中,犀利的驚人之語往往最吸引人,這些語言會讓人顯得睿智和有個性,能夠成功吸引別人的注意,並讓別人牢牢記住。

當你考慮要不要問的時候,大膽去問

溝通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會有各種疑惑。可能是因為對方的表達欠妥,也可能是因為自己一時走神兒,還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別人說話的節奏,這些都會導致在溝通過程中出現各種疑惑。當我們遇到這些疑惑的時候,心裏總是會閃過這樣的念頭:“要不要問一下剛才他說的到底是什麼呢?”

這時就會有兩個聲音在心底糾結。一個聲音說:“還是問一下他剛才說的是什麼吧!不然之後說的東西會越來越不懂了!”另一個聲音卻在說:“這有什麼好問的,問別人是一件多丟麵子的事情啊,一定會被說的。糊裏糊塗聽下去就好了!”然後,想著想著,忽然發現因為考慮這件事,剛才對方說的話又沒有聽清。

好了,對方現在究竟在說什麼,已經完全聽不懂了。這個時候,不能再有任何的猶豫了,隻能趕快打斷一下對方,問問剛才他說的究竟是什麼。其實別人並不會因為提問就生氣或嘲笑你,相反別人總是會回答你的問題,解答你的疑惑,因為這樣的溝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當然,提問的時候也要注意具體的場景。當對方表達得有些混亂時,可以向對方提出能不能換一種表述的方式;當自己因為走神兒沒有聽清時,不妨直言自己剛才一不小心走神兒,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善意的理解;當發現自己的理解能力跟不上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對方說的話題進行提問,這樣會讓自己的理解更加容易。

總之,首先要表示抱歉,因為自己的原因剛才沒有聽清楚對方究竟說的是什麼,要勞煩別人回答問題或重新表達。其次,如果對方在表達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也一定要指出來。如果你是因為對方的表達方式而沒有聽懂,那即便對方用同樣的方式再說幾遍你可能還是聽不懂。理解的思維總是容易固定,但是表達的思維可以隨時轉換。還有,在聽別人回答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如果還是沒有聽清,就顯得不太好了。

其實提問真的是一門藝術,提問的方式決定著究竟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答案。所以在提問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提問的方式,這樣能夠讓提問更有價值。

一種提問方式是選擇性提問,這種提問就是要讓對方在某幾個選項中進行選擇,這樣會讓對方在沒有防備和思考的情況下就將正確的答案說出來,絲毫不會有遲疑。郭德綱在他的相聲裏就運用過這樣的方式,他每次開場的時候總是說:“大夥兒是願意聽我說相聲,還是願意聽我說相聲,還是願意聽我說相聲呢?我絕不勉強!”這句令人忍俊不禁的提問,讓觀眾隻能從既有的答案中進行選擇,那一定能夠選到他想要的答案。

另一種提問方式是巧妙設問,在提問的過程中就包含了問題的答案,這樣很容易讓對方毫無保留地說出來。比如當想要對方的電話時,不要直接詢問“你的電話是多少”,而是說:“上次你留了個138的號碼給我,可是好像打不通啊,你能再說一次你的號碼”。這樣的提問會讓別人很容易相信你並進行回答。

當然在實際溝通的過程中,這些提問方式需要靈活運用才能夠有真正的效果。

一位畢業兩年的理科生一直很喜歡文字工作,他雖然在一個研究所工作了兩年,但是一直都沒有放棄文學愛好。有一次他向一個著名的雜誌投簡曆,竟然得到了一次麵試機會。在麵試的過程中,他看出自己希望渺茫,但是他還是大膽向麵試官提問。

他說:“我猜得出來,我並沒有通過麵試,但是我真的是連夜趕到這裏參加麵試的,內心很不甘,很想問一個問題,可以嗎?”

麵試官看到這個麵試者情真意切,就心軟了。這個麵試者就問:“我和這份工作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呢?”

麵試官說:“我們主要是覺得你的專業不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