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七年(1857年)二月,曾國藩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便回家為父奔喪,這次他在家待了一年四個月,直到鹹豐八年(1858年)六月,他才重新被朝廷起用。曾國藩懷著重振事業的遠大理想重返戰場,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卻是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即三河鎮大敗。三河鎮大敗後,士氣遭到極大的挫傷,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召集六千湘勇前往支援曾國藩,連克幾座堅城,使曾國藩的內心稍感安慰。
鹹豐九年(1859年)十月,曾國藩兵分四路進攻金陵,與此同時,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江南大營的潰敗,預示著團練成為對付太平軍的主力。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在曾國藩支持下,曾國荃率部攻克安慶,然後就把金陵作為他的下一個目標。
同治元年(1862年)清廷下旨,任命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安慶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喜而命名“黃鵠號”。九月,曾國藩與容閎見麵,商量建造機器母廠,由母廠製造機器,再由機器製造槍炮、輪船。十二月,曾國藩派容閎到英、美等國購買用來製造機器的母機。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曾國藩一舉攻下金陵,至此,轉戰十餘年的湘軍總算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使命。朝廷賞加曾國藩太子少保銜,賜一等侯爵。曾國藩懂得,曆朝曆代功高震主的權臣,大多會受到朝廷的猜疑。他心裏很明白,如何處理好同清政府的關係,已成為能否保持其權力和地位的關鍵,而擺脫自己目前這種政治處境的最好辦法就是裁軍。但曾國藩又考慮到還要為自己保存一些實力,於是,曾國藩從七月開始,陸續將軍隊裁到3萬人便不再裁了。這樣既不讓朝廷再猜疑自己,又保存了自己的實力。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朝廷頒給曾國藩欽差大臣關防,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上剿撚。曾國藩針對撚軍靈活機動、來去迅速的特點,製定了河防政策,一方麵在黃河設置水師,防止撚軍從北麵渡過黃河,一方麵在運河西岸建築堡壘、長牆,想要把撚軍控製在黃河以南和運河以東一帶。然而,曾國藩的河防沒能防得住迅猛而來的撚軍。於是,曾國藩於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向朝廷上折,陳述河防之敗的情況。朝廷覺得曾國藩在剿撚過程中受挫,再讓他繼續擔此重任,恐怕也難以成功,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於是讓他重新擔任兩江總督職位,負責籌備軍餉的事務,由李鴻章接替他的職位繼續剿撚。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在曾國藩的督促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艦造成,曾國藩把這艘船命名為“恬吉”號。其實早在鹹豐十一年(1861年)攻下安慶的時候,曾國藩就在安慶設立了中國第一家軍械所——安慶軍械所,用於生產近代化的武器,後來遷到金陵,改名為金陵製造局,金陵製造局又遷到上海,與上海虹口旗記鐵廠及原在上海、蘇州的三個炮局合並成立了江南機器製造局。曾國藩除了把製造槍炮彈藥和輪船的任務交給江南機器製造局外,還在局裏成立了翻譯館,翻譯西方著作,學習西方文明。據外籍人傅蘭雅統計,翻譯館自建立十二年內,翻譯成書的有四十五部,未譯全者十三部。翻譯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基本上集結了西學的優秀成果,其中主要包括物理、數學、化學和工藝,曆史和公法方麵的書籍也占了少數的一部分。
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曾國藩奉上諭補授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七月調往直隸總督。十二月至翌年二月,抵達京師,多次受慈禧太後和同治皇帝接見。
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十六日,這天是皇上宴請群臣的日子,也是曾國藩一生榮耀到達極點的日子。這天,他作為漢人大學士的領班出席了盛宴,這是清朝一代人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榮寵。
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天津教案發生,曾國藩奉旨前去查辦,為了不得罪法國人而引起戰爭,曾國藩違心地處理了天津教案:處決天津市民20人,發配充軍25人,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賠償法國五十萬兩白銀,並派崇厚向法國賠禮道歉。天津教案使得曾國藩幾十年的聲譽毀於一旦。八月四日曾國藩改調兩江總督,調查上任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的案子,由李鴻章接任直隸總督。
同治十年(1871年)八月,曾國藩與李鴻章商議容閎提出的選拔幼童出國留學的建議,一起會銜上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後來曾國藩又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承擔“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國藩到西花園散步,突然感到腳底發麻,身子一側,便倒在了兒子的身上。曾紀澤忙叫人把他背進大廳,曾國藩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文正。六月,曾國藩的靈柩運抵長沙,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十二月,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