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緩解壓力的心理療法(下)(1 / 3)

94憤怒是一種心理病毒

憤怒情緒是一個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避免動怒的唯一辦法是在內心消除這樣一種想法:你要是跟我一樣就好了。

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也是人生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毒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一蹶不振。憤怒者不僅僅表現出厭煩或生氣,這僅是一種外在表情,其核心則是一種惰性。也許你會說:“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該發怒,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如果這樣。你更得看看心理醫生如何替你診治了

氣大傷身

留心四周,正在生氣發怒的人們隨處可見。商店裏,也許顧客正在和營業員吵架;出租車上,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借口之下,你不時地自我生氣,也衝著他人生氣,你似乎成了一個憤怒之人。

其實,並非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他人感覺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留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們是如何看待“憤怒”的。這裏我們所提的憤怒是指當某人在事與願違時做出的一種惰性反應。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敵意情緒、亂摔東西甚至怒目而視、沉默不語。它不僅僅是厭煩或生氣,它的核心是惰性。憤怒使人陷入惰性,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實際地期望大千世界要與自己的意願相吻合。當事與願違時,便會怒不可遏。

憤怒既是你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你以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極端憤怒是一種精神錯亂——每當你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時,你便有些精神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自製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

憤怒情緒對人的心理沒有任何好處。上麵已經講過,憤怒使人情緒低沉,陷入惰性。從病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導致高血壓、潰瘍、皮診、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髒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能會破壞情感關係、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情緒。總之,它使你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這種觀點,因為你或許聽說過發火要比生悶氣更有助於身心健康。是的,生氣時把氣發出去比把氣憋在心裏要好得多。但是,還有一種比發火更好的辦法——根本不動怒。為什麼不采用這種方法呢?這樣,你便不會為決定是發火還是生悶氣而自尋煩惱了。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憤怒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隻要你認為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接受憤怒情緒而不去改正。

如果你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心中憤怒的火種,你可以通過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用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惰性的憤怒。既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於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在生活中,不管對什麼人動怒,它隻能使別人繼續自行其是。盡管惹人生氣的人有時會後怕,但他同時也知道他可隨意叫對方動怒,從而在感情上控製對方。可悲的是,發怒的人往往認為可以通過憤怒來控製對方。

每當你以憤怒來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饋時,你會在心裏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而且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實際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行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不可能期望別人永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一現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動怒,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讓自己經受感情的折磨,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惰性之中。為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物自尋煩惱真是太愚蠢了。其實,你大可不必動怒,隻要你想想,別人有權以不同於你所希望的方式說話-、行事,你就會對世事采取更為寬容的態度。對於別人的言行,你或許不喜歡,但決不應動怒,動怒隻會使別人繼續氣你,並會導致上述種種生理與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選擇——要麼動怒,要麼以新的態度對待世事,從而最終消除憤怒這一誤區。

也許你認為自己屬於其中一類人,即對某人某事有許多憤憤不平之處,但從不敢有所表示。你積怨在胸,敢怒不敢言,成天憂心忡忡,最後積怨成疾。但是,這並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麵。在你心裏,同樣有這樣一句話:“要是你跟我一樣就好了。”你以為,別人要是和你一樣。你就不會動怒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隻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懟。雖然有怒便發比積怨在胸好得多,但你會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維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動怒,這才是最為可取的。

所以,為了消除這一誤區,首先你要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憤怒;然後,以新的思維方式讓自己保持精神愉快,將外界控製轉為內在控製;最後,不再對任何人的行為負責,不因為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攪亂自己的心境。總之,你隻要自尊自重,拒絕接受別人控製,便不會再用憤怒折磨自己。

製怒和泄怒的藝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事情:有的人為相互間無意的碰撞,鬧得臉紅脖子粗;有的人則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那裏大動肝火,怒氣衝衝;有的人則為一些無關緊要的糾紛,互不相認,爭吵怒罵,沒完沒了。這都是一些缺乏修養、自製力差的人表現出的一種憤怒情緒。

憤怒會變成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當一個人大發怒火時,他往往隻考慮使他發火的這件事,認識範圍為發怒的對象所局限,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行動的意義和後果,難以全麵考慮問題和慎重權衡利弊得失。容易輕率從事。

三國時。關羽驕傲輕敵,敗走麥城,地失身亡。劉備聞之。悲憤不能自製,感情衝動之下,他隻知道為二弟報仇,竟然不顧諸葛亮為他製定的“聯吳抗魏”戰略方針,親自率軍大舉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兵法上的“激將法”,就是專門想方法激怒對方,從而使對方犯錯誤。一個人隻要被激怒,當其怒火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冷靜和理智就將失掉,全麵考慮問題就成為不可能。

憤怒情緒對人的心理沒有任何好處,它會破壞愉快樂觀的心境。容易便人陷入連綿不斷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整天心情煩躁,憤憤不平。怒是比其他情緒有著更強的感染和蔓延性的,發一次怒,會引起連續幾天心情不好。怒火的滋長,也代表著對情緒的失控,一個怒火中燒的人猶如著了火的汽油桶,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從心理的角度而言,憤怒能使你的愛情破裂,同時也能破壞你與他人之間的感情。生活中,哪裏有怒氣,哪裏就會有爭吵和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火氣,隻能灼傷別人,燒痛自己,有百害而無一益。它會使人說出忘情的話。做出無禮的舉動,導致人們相互之間感情上的破裂。有的人一氣之下,說出一大堆傷人感情的話。致使多年的友誼和感情遭到破壞;有的人一氣之下,感情用事地把本來很小的事情鬧大,弄得不好收場。久而久之。這些不斷出現的憤怒的情緒就會成為事業上的絆腳石。

像所有的情緒一樣,憤怒隻是感情的一種。它的出現並不單純,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告訴自己說,本來就不應該這樣,於是你就有借口對它發怒。隻要你認為它是人的個性之一,你就有理由去接納它,並且以它作為擋箭牌。如有人認為,發怒是“勇敢”的行為,是“男子漢”的表現,專愛在區區小事上爭勇逞強,同事之間的相處,也一定容易起衝突。在這些小事情上發怒,不是有力量的表現,恰恰相反,發怒不過表現了一個人的軟弱無能罷了。他不能平心靜氣地、理智地克服擺在麵前的問題和困難,卻把它們消耗在徒勞無益的叫罵聲中。這隻是無能的表現,絕不是勇敢的表現。

當然,你可以對不如意的事情發怒。比如你跟別人約好下午3時整在美術館門口相見,那麼當別人遲到時,你便可以大發脾氣,並覺得你有權發怒,因為他使你等了半個小時。可是你是否想過,你發怒的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要他遵約守時,而他遲到半個小時已成事實,沒有辦法。發怒的唯一收獲是使你眼睛發紅、心跳加快。你如果是想讓他下一回別遲到,那你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盡管可以把聲音提高一些,也根本用不上動輒憤怒了。

對別人的行為,你盡可以不喜歡,但你不必為之憤怒。在許多情況下,憤怒不但不能改變對方的一切,反而使對方變本加厲。盡管惹你生氣的人會害怕,但他卻得出一個結論:他隨時會使你動怒。於是他就一再惹你生氣,而使你陷入緊張和不安之中。

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憤怒都會給你帶來情緒上的不快和行為上的惰性。但如果那該死的怒氣一旦湧進了你的心頭。你就應加以製止或把它發泄掉。下麵向你介紹幾種製怒和泄怒的方法。

克製。一般說來,怒氣在剛開始產生時是脆弱的,容易控製的。如果這時不能以理智來抑製怒氣,而聽憑它自由奔流,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我們遇到不愉快的事,感到很氣憤時,要特別注意克製自己,防止衝動的發生。比如,當你認為自己受到別人不合理的責備和惡意的誹謗時,要盡量保持冷靜,暫時壓住心頭的怒火。你可以試一試推遲動怒的時間,第一次推遲10秒鍾,第二次推遲20秒鍾,然後不斷地延長動怒的間隔時間。一旦你意識到自己可以推遲動怒,你便學會了控製自己。另一方法是當你意識自己怒火已經升起時,最好的辦法是強迫自己不要講話。采取靜默的方式,熬過了最初的10鈔鍾,你也許會冷靜下來。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勸告情緒容易激動的人:“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個圈。”動怒之時不講話,確實是緩和激情、冷卻頭腦的一個有效方法。

轉移。從憤怒情緒發展的規律來看,自我克製越早越好。但一旦動怒,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離開情緒現場,或做別的事情,或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在怒火中燒時,最好采用“逆情性思維”,逆情性思維是指沿著激情的反向性去考慮問題。假如你要發怒時,把思路從“恨”的方向抽步回頭。朝相反的方向想想,看看自己恨得是否完全對頭。對方損害了自己什麼?是不是就成了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敵?我對他發火有什麼好處?若能用這幾個方向反複考慮,你就能被這種“回頭想”的思維從憤怒的指向中拉回來。當你要發怒時,你還可以握住你所“恨”的人的手,直到情緒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