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管是誰,最應該做的,就是了解自己,而且是深入了解自己。問問自己:“我是什麼性格?我想要什麼?我想要幹什麼?”如果一個人不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不迷茫都難。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要有規劃。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一百個人中有兩個人清楚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麼,並且有可行的計劃,並有力地實施,他們都是各行業的領導者。”
愛因斯坦在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後,曾寫了一份人生規劃書:“我用四年的時間學習數學和物理,我希望自己成為自然學科中某一些學科的教授,我將選擇理論性學科。我製定計劃的理由:我喜歡抽象思維和數學思維,缺乏想象和對付實際的能力。其次,這是我自己的願望,它激勵我做出類似的決定,以考察我的毅力。另外,科學工作很有獨立性,這很適合我意。”
一般來說,製定人生規劃要經曆以下幾個步驟:
1.列下實現目標理由。這一點和前麵講到的“了解自己”很相似,這裏不再贅述。
2.設下時間限製。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給自己劃定好時間,比如,你想坐到公司經理的位置上,你打算用多長的時間實現你的目標,是半年還是兩年甚至十年?一般人如果沒有時限來讓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話,很難檢查出自己在不同時間段到底做到什麼程度了。
3.列下實現目標所需的條件。自問:“我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達到目標?”很多人想成功,卻不清楚成功者所具備的條件,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前麵的網友小C想成為網絡工程師,但是他對實現目標所需的條件顯然很模糊,所以最後他隻是簡單地報了一個網絡課程,並且學得也不怎麼樣。其實,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事先都要對其有所了解。比如,你想考北大新聞係的研究生,你事先得知道北大新聞係的考試內容吧,你還得了解北大新聞係初試和複試大概的分數線吧。隻有明確知道它的錄取標準,你才有可能達到它的要求。
4.寫下你目前的不足之處。在紙上列下你不能實現目標的所有原因,並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然後看看哪些是你目前通過努力就能解決的,寫下解決方案,並立即采取行動。
5.做一個具體的時間表。比如,你決定在三年之內當上公司經理,那麼你最好列下你今年要做到什麼程度,明年要做到什麼程度,甚至細化到你每個月、每一天要做些什麼事情。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經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人生沒有設計,你離挨餓隻有三天。”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好人生規劃”確實迫在眉睫。
有了規劃之後,就要馬上采取行動。雖說是誰的青春不迷茫,但你迷茫的原因往往隻有一個:那就是在本該拚命去努力的年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至於成功與否,我隻想說一句話:“車道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在20多歲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是一個候補隊員的角色,甚至連候補隊員都算不上。到了30歲,你可能就成了一個候補隊員了,到了40歲,你或許就可以在足球場上自由踢球了。所以,內心要平靜,不要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