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太子殿下。”離宴會開始還有一段時間,誰也沒料到他會提前鑽進來,所有人都停下差事向他施禮。
“罷了。”李顯大咧咧地擺手,隻顧著左右張望,“聽說今日要演九部樂,怎麼不見舞伎?”隋唐以來國土廣闊、民族融合,禦宴慶典的樂舞除傳統的雅樂外,又增添了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高昌、安國、高麗的歌舞,各具風情精彩紛呈,合稱“九部樂”。
在場幾位官員聞聽此言暗自咋舌——整天就惦記吃喝玩樂,哪像個儲君?分明是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太子既然問了就不能不答,光祿丞歐陽通上前答道:“天皇已頒下口諭,取消舞樂。”
“沒了?”李顯頓感失望,“好好的為何取消?”
“殿下不知麼?二聖原本想在宣政殿舉行宴會,還要召內外命婦共襄盛會。但今晨殿下的侍讀袁利貞上疏,稱前殿非命婦宴會之地,象闕非倡優進禦之所。天皇深以為然,這才改在麟德殿,又於別殿為命婦另設小宴,還罷去舞樂以示儉德……”歐陽通耐心解釋一番,見李顯猶有不悅之色,忙恭維道,“袁利貞不過一介侍讀,何敢諫言至尊?此必太子殿下您的授意,百官無不讚歎殿下之德。”
他想給李顯一個台階下,哪知李顯竟不吃這套,兀自嘟嘟囔囔:“什麼德不德的?我沒讓他多管閑事。這群書呆子成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的,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今還插手到宮裏來了,真掃興!”他抱怨好一陣子才漸漸釋然,心血來潮又拍著歐陽通肩膀道,“前幾天我在宮外瞧見你寫的碑銘了,鐵畫銀鉤龍飛鳳展,果真名不虛傳。哪天你若閑了到東宮來,也給我寫幾幅字,製成匾額掛起來一定體麵,也省得旁人說我不通文墨。你放心,絕不叫你白忙,我一定備下美酒歌舞好好犒勞你!”歐陽通是歐陽詢之子,書法乃是家學,但他的楷書清瘦遒勁、鋒芒畢露,與其父不盡相同,稱得起是自成一家。
“殿下謬獎,區區小事臣敢不效勞?”歐陽通嘴上答應,心中卻不以為然——身為太子,隨便交結朝臣乃是大忌。李賢殷鑒不遠,怎不知吸取教訓?還三天兩頭邀人去東宮,真不曉得這位新太子是天性淳樸,還是沒心沒肺!
“沒別的事,忙你們的吧。”李顯絲毫未覺自己舉動有何不妥,背著手轉來轉去,東瞧瞧、西摸摸,竟還跟兩個漂亮宮女嬉鬧起來。正有說有笑,忽聽身後傳來一陣陰沉的咳嗽聲,立時打個寒戰,回頭訕笑道:“蘇師傅,您、您也來了。”
來者是一位緋袍老臣,年逾七旬銀髯皓首,身材高大精神矍鑠,正以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李顯,一張嘴就是訓教的口吻:“殿下謬矣,宮中之物皆屬聖上,女史宦官亦為聖上之仆,君臣有別、父子有別,怎可隨意褻玩?況乎大殿之上、群臣之前,實在有損少陽之德。”此公姓蘇,名良嗣,雍州武功縣人,昔日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蘇世長之子。他自李顯還是周王時就擔任王府長史,為人公正、性情嚴厲,李顯每有失當之處,他不是當麵批駁就是上奏二聖,搞得李顯對他又敬又怕。
“參見太子殿下。”離宴會開始還有一段時間,誰也沒料到他會提前鑽進來,所有人都停下差事向他施禮。
“罷了。”李顯大咧咧地擺手,隻顧著左右張望,“聽說今日要演九部樂,怎麼不見舞伎?”隋唐以來國土廣闊、民族融合,禦宴慶典的樂舞除傳統的雅樂外,又增添了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高昌、安國、高麗的歌舞,各具風情精彩紛呈,合稱“九部樂”。
在場幾位官員聞聽此言暗自咋舌——整天就惦記吃喝玩樂,哪像個儲君?分明是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太子既然問了就不能不答,光祿丞歐陽通上前答道:“天皇已頒下口諭,取消舞樂。”
“沒了?”李顯頓感失望,“好好的為何取消?”
“殿下不知麼?二聖原本想在宣政殿舉行宴會,還要召內外命婦共襄盛會。但今晨殿下的侍讀袁利貞上疏,稱前殿非命婦宴會之地,象闕非倡優進禦之所。天皇深以為然,這才改在麟德殿,又於別殿為命婦另設小宴,還罷去舞樂以示儉德……”歐陽通耐心解釋一番,見李顯猶有不悅之色,忙恭維道,“袁利貞不過一介侍讀,何敢諫言至尊?此必太子殿下您的授意,百官無不讚歎殿下之德。”
他想給李顯一個台階下,哪知李顯竟不吃這套,兀自嘟嘟囔囔:“什麼德不德的?我沒讓他多管閑事。這群書呆子成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的,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今還插手到宮裏來了,真掃興!”他抱怨好一陣子才漸漸釋然,心血來潮又拍著歐陽通肩膀道,“前幾天我在宮外瞧見你寫的碑銘了,鐵畫銀鉤龍飛鳳展,果真名不虛傳。哪天你若閑了到東宮來,也給我寫幾幅字,製成匾額掛起來一定體麵,也省得旁人說我不通文墨。你放心,絕不叫你白忙,我一定備下美酒歌舞好好犒勞你!”歐陽通是歐陽詢之子,書法乃是家學,但他的楷書清瘦遒勁、鋒芒畢露,與其父不盡相同,稱得起是自成一家。
“殿下謬獎,區區小事臣敢不效勞?”歐陽通嘴上答應,心中卻不以為然——身為太子,隨便交結朝臣乃是大忌。李賢殷鑒不遠,怎不知吸取教訓?還三天兩頭邀人去東宮,真不曉得這位新太子是天性淳樸,還是沒心沒肺!
“沒別的事,忙你們的吧。”李顯絲毫未覺自己舉動有何不妥,背著手轉來轉去,東瞧瞧、西摸摸,竟還跟兩個漂亮宮女嬉鬧起來。正有說有笑,忽聽身後傳來一陣陰沉的咳嗽聲,立時打個寒戰,回頭訕笑道:“蘇師傅,您、您也來了。”
來者是一位緋袍老臣,年逾七旬銀髯皓首,身材高大精神矍鑠,正以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李顯,一張嘴就是訓教的口吻:“殿下謬矣,宮中之物皆屬聖上,女史宦官亦為聖上之仆,君臣有別、父子有別,怎可隨意褻玩?況乎大殿之上、群臣之前,實在有損少陽之德。”此公姓蘇,名良嗣,雍州武功縣人,昔日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蘇世長之子。他自李顯還是周王時就擔任王府長史,為人公正、性情嚴厲,李顯每有失當之處,他不是當麵批駁就是上奏二聖,搞得李顯對他又敬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