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媚娘自封聖母神皇,李唐宗室密謀造反(1 / 3)

不管他是怎麼想的,乾元殿一拆,百官的反對聲立時都沒了——皇宮正殿拆了,大朝會怎麼辦?朝廷臉麵何存?到這會兒說什麼都沒用,甭管這明堂修成什麼模樣,趕緊蓋起來吧!

太後欽定的工程,監工的又是太後無比親近之人,有司官員哪敢怠慢?皇廷上下竭盡所能,文昌諸司全力配合,工程進行得很快。而就在明堂修建如火如荼之際,又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道士王紹業為媚娘送來了祝福。

王紹業本身不算什麼人物,卻有個大名鼎鼎的父親王知遠——王知遠乃琅琊王氏一脈,曾仕南陳,後出家為道,乃是華陽真人陶弘景的親傳弟子,曾先後被陳後主、隋煬帝、唐高祖推崇禮遇。貞觀九年李世民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王世充,曾往洛陽玉清觀拜會王知遠,王知遠拒不相見,卻命弟子出來相告:“秦王將為太平天子,願自愛!”後來果如其所預言,李世民踐祚後欲以高官相授,王知遠不受,於是在潤州茅山為其建了一座太受觀。王知遠淡泊名利、盡心修持,據說去世時已一百二十六歲,贈朝散大夫;其座下弟子成名者也甚多,其中包括嵩山道士潘師正,以及那位曾任太子洗馬的隱士田遊岩。

王紹業承父師之誌繼續修道,造詣雖不甚高,卻賴其父之名很受禮遇。調露末年他曾入京覲見李治,歌功頌德一番,李治頗加賞賜,又追贈王知遠為太中大夫,加諡“升真先生”。

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王紹業又興衝衝來了,便似當初歌頌李治時一樣,把媚娘也著實讚美了一番,說她德配天地、恩及四海,還聲稱他父親臨終之際曾有預言:“爾年六十五見天子,七十而見女君。”這番言辭深堪玩味,武媚雖臨朝稱製,畢竟還是皇太後,為何以“女君”相稱?屈指算來自調露至垂拱果真已逾五年,不過王知遠臨終前是否有此預言,除王紹業外沒有其他見證者,誰知道真偽?王家父子究竟有多高的道術,世人並不清楚,但這份洞悉時局的本事卻是名不虛傳!媚娘現在正要為自己打造天命,當然不會表示質疑,對王紹業禮遇有加,賞了太受觀一大筆香火錢,並將追贈王知遠的散官提高為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改諡號為“升玄先生”。

無論王紹業是受父遺命,還是編造巧言謀取名利,他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此舉不僅證明原先依賴李家的道教勢力已轉而投靠武氏,也給普天之下想要富貴的人做了榜樣。於是五花八門的祥瑞層出不窮,各種奇花異獸橫行,甚至有人聲稱看到五色祥雲飄浮於武氏宗廟上空。曾被媚娘賞識的麟台正字陳子昂也坐不住了,接連上諫皆遭冷落,官職無望晉升,此時他也漸漸學乖,借五色祥雲之事大展文采,寫了一首《慶雲章》進獻太後,詞曰:

不管他是怎麼想的,乾元殿一拆,百官的反對聲立時都沒了——皇宮正殿拆了,大朝會怎麼辦?朝廷臉麵何存?到這會兒說什麼都沒用,甭管這明堂修成什麼模樣,趕緊蓋起來吧!

太後欽定的工程,監工的又是太後無比親近之人,有司官員哪敢怠慢?皇廷上下竭盡所能,文昌諸司全力配合,工程進行得很快。而就在明堂修建如火如荼之際,又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道士王紹業為媚娘送來了祝福。

王紹業本身不算什麼人物,卻有個大名鼎鼎的父親王知遠——王知遠乃琅琊王氏一脈,曾仕南陳,後出家為道,乃是華陽真人陶弘景的親傳弟子,曾先後被陳後主、隋煬帝、唐高祖推崇禮遇。貞觀九年李世民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王世充,曾往洛陽玉清觀拜會王知遠,王知遠拒不相見,卻命弟子出來相告:“秦王將為太平天子,願自愛!”後來果如其所預言,李世民踐祚後欲以高官相授,王知遠不受,於是在潤州茅山為其建了一座太受觀。王知遠淡泊名利、盡心修持,據說去世時已一百二十六歲,贈朝散大夫;其座下弟子成名者也甚多,其中包括嵩山道士潘師正,以及那位曾任太子洗馬的隱士田遊岩。

王紹業承父師之誌繼續修道,造詣雖不甚高,卻賴其父之名很受禮遇。調露末年他曾入京覲見李治,歌功頌德一番,李治頗加賞賜,又追贈王知遠為太中大夫,加諡“升真先生”。

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王紹業又興衝衝來了,便似當初歌頌李治時一樣,把媚娘也著實讚美了一番,說她德配天地、恩及四海,還聲稱他父親臨終之際曾有預言:“爾年六十五見天子,七十而見女君。”這番言辭深堪玩味,武媚雖臨朝稱製,畢竟還是皇太後,為何以“女君”相稱?屈指算來自調露至垂拱果真已逾五年,不過王知遠臨終前是否有此預言,除王紹業外沒有其他見證者,誰知道真偽?王家父子究竟有多高的道術,世人並不清楚,但這份洞悉時局的本事卻是名不虛傳!媚娘現在正要為自己打造天命,當然不會表示質疑,對王紹業禮遇有加,賞了太受觀一大筆香火錢,並將追贈王知遠的散官提高為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改諡號為“升玄先生”。

無論王紹業是受父遺命,還是編造巧言謀取名利,他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此舉不僅證明原先依賴李家的道教勢力已轉而投靠武氏,也給普天之下想要富貴的人做了榜樣。於是五花八門的祥瑞層出不窮,各種奇花異獸橫行,甚至有人聲稱看到五色祥雲飄浮於武氏宗廟上空。曾被媚娘賞識的麟台正字陳子昂也坐不住了,接連上諫皆遭冷落,官職無望晉升,此時他也漸漸學乖,借五色祥雲之事大展文采,寫了一首《慶雲章》進獻太後,詞曰:

昆侖元氣,實生慶雲。大人作矣,五色氤氳。

昔在帝媯,南風既薰。叢芳爛熳,鬱鬱紛紛。

曠矣千祀,慶雲來止,玉葉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慶雲誰昌?非我聖母,慶雲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