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_從一而終_對誰有好處(2)(1 / 1)

詞彙本身必須好,如果希特勒用的詞彙是"邪惡"、"屠殺",則德國民眾不會跟隨他。而他實際用的詞是"奮鬥"、"榮耀"等,"屠殺"也被改稱為"徹底的解決"。這樣,就不容易引起心理抵製,也就能漸漸"催眠"德國民眾,讓他們跟隨他去做他們原來並沒有打算去做的事情,甚至包括屠殺。

在這樣的廣義催眠過程中,如果我們用比附的方式,把兩個外表類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多次重複地說,則產生的效果會是,聽者會忽略邏輯,把這兩個事物在他們的心中聯係到一起。如果這種比附還有和諧優美的節律甚至押韻,表麵上似乎有一種合理性,則更容易增加這個聯係的強度。因此,當我們一次次聽到,"天有三光,人有三綱"的說法,就會產生一種傾向,以為天有三光、人有三綱,這兩件事是相互聯係的,乃至認為人有三綱的原因就是天有三光——雖然這完全是胡扯。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實際上可以編寫很多句子,"天有三光,人有三妻"——說明一夫多妻是合理的;"天有三光,人有三喜"——然後我可以把我自己覺得最好的三個東西說成是三喜。"天有三光,人有三親"——然後我可以找三個人說成是你最親的人……雖然董仲舒的三光理論完全是胡扯,但是有效,古代很多的中國人都以為"三綱"是和"三光"有聯係的,而"天有三光,日月星",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於是大家在董仲舒的催眠下,也誤以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樣的三綱也是永恒不變的真理了。董仲舒還有另一句催眠語是"天不變,道亦不變",更加強了大家的盲目相信。而如果一個人認真地去思考,就會發現董仲舒的說法沒有什麼根據,"天不變"不能證明"道不變",更不能證明"三綱"之類的東西就是"道"。但是,已經被催眠的人們,大多都失去了進行正常思考的能力了。

就是通過這樣的比附性的廣義催眠,"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聯係到了一起,而且讓人感覺這仿佛是一種"天命",一種不可改變的"道"。因此,好女不嫁二夫的越多,就越能增加忠臣不事二主的決心。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廣義的催眠中,還有一個技巧,那就是通過授予一個"好"的名譽,來鼓勵守貞的行為。如果女人守貞了,我們會稱她們是好女人,是貞女或者烈女。如果男人守貞了,我們會稱其是好漢子,是忠臣義士。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強化,用這個技巧,可以不付出一分錢,僅僅付出好聽的名詞,就可以讓對方做自己想讓他做的事情。

因此,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宋明以後的中國,不僅很多女人在努力做貞女,很多男人也在努力做忠臣,而從中獲益最多的,是那些君王和各級統治者。

我們讀中國古代史,會看到一些很極端的守貞行為。隻舉一例,饑荒年間,某女人被屠戶當作豬羊一樣,放到案板上打算宰了賣肉。有個旁觀者一時不忍,說要出錢(完整地)買了這個女人做自己的妻妾。女人說:"我就是不願意再嫁,才落到這個地步,寧願被殺,絕不再嫁。"於是慷慨就死。

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男子的一些在我們現代人不理解的行為。比如,很多被俘的將領寧死也不投降,並非是認為對方的軍隊不好,隻是因為自己已經先投靠了另一方而已。為了守貞,這些將領有時候明知自己所在的一方沒有勝利的希望,即使勝利了也未必是正義的一方,但還是要把自己和許多兵士的生命毫無意義地葬送在這裏麵,也隻是因為自己碰巧先投入了這一方的隊伍中,而"忠臣不事二主",隻好隨著這個爛主子滅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