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墨子先通過說理使楚王感到不應該作戰,又通過模擬戰爭使楚王相信了即使作戰也沒有勝利的機會,最終完全避免了戰爭的發生,這樣救了宋國,也挽救了不少本來會死亡的楚國士兵的生命。這比電影《墨攻》中的主人公更為成功。最感人的是,墨子獨自日夜奔波到楚國去,在一場心理戰中試圖說服楚王,實際是一場豪賭,籌碼是他的智慧,而賭注是他自己的生命。勝利了,贏得的是素不相識的楚國、宋國戰士的生命。
三
墨家人物,無不具備墨子所傳的偉大精神,他們嚴於律己,吃苦耐勞,勇敢堅定,敢於為理想而獻身,正如《淮南子》書中所說,墨家人物,"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以赴湯蹈火,就算是麵對死亡,腳跟也不會向後轉)。墨家的首領叫做巨子,墨子後任有一個巨子孟勝在幫人防守的時候,敵人過於強大,他與弟子一百八十三人無一後退,全部戰死。孟勝命令兩個弟子突圍出去,傳達命令傳巨子之位給田襄子。兩位弟子把命令傳給田襄子後,毅然回到被圍的城中,和其他兄弟死在一起。慷慨豪邁之氣節,令人聞之蕩氣回腸。
秦一統天下之後,墨家學派消失了。而關於墨家如何消失,也沒有文獻記載。我相信在暴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墨家弟子們一定是最堅定不屈的抵抗者,也正是因為墨家的剛烈,所以他們也必定遭受了暴秦最殘酷的屠殺,因此最終全部玉碎。在麵對狼群一樣的秦國侵略軍的時候,不知道墨家弟子們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但是,在暴秦專製後的焚書之劫難中,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也被湮沒了。
墨家滅亡,但是墨家精神卻並未完全消失,保留了墨家風格的是中國的"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義氣中,也包含著墨家的精神基因。至今金庸小說中的一些人物身上,尚保有墨家的精神遺傳。例如《天龍八部》中的大俠蕭峰,以天下蒼生為念,一力避免大宋和契丹之間發生戰爭,就完全是墨家"非攻"思想的化身。記得有一次,金庸去某名校演講,學生問難:"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金庸先生的小說鼓吹俠義,是否也有不足和問題?"目前網上見到一位,也是以"俠以武犯禁"這句話來攻擊金庸。實際上,"俠以武犯禁"這句否定俠的話是誰說的?是韓非。法家是墨家之死敵,當然要攻擊墨家,"犯禁"不過就是觸犯了法家統治者的利益而已,並非是墨家之過錯而正是墨家之偉大的表現。
四
說到墨子思想,一般總結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誌、明鬼等十個方麵。實際上,墨子最核心的思想是兼愛。
兼愛思想,和儒家的仁愛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仁愛的來源是本能中對父母、子女和親人的依戀性質的愛,儒家通過"推己及人"的心理策略,借助"移情"的心理機製,使這種本來是局限於親人之中的愛擴充到其他人,從而達到一種普遍性的愛。因此,仁愛是一種由近及遠的、有差等的愛。而兼愛則相反,它一開始就是一種無差等的、普遍性的愛。他不是從愛自己的親人開始,而是一開始就試圖去愛一切人。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個和兼愛相似的愛,那麼也許耶穌所推許的博愛,那種愛鄰如己,那種不僅愛朋友,甚至愛和自己為敵的人的精神,和墨家精神倒是頗為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