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師訪徒(2 / 3)

萬言書被全體舉子一致通過。大家排著長隊走向都察院。全國會試舉子聯名上書,這可是亙古未有的奇聞,京都沸騰了。一路上,行人為之讓路,車馬為之駐足,店鋪為之鳴炮,觀者為之喝彩,連都察院的都禦史大人也為之感動得流淚。但條約已用寶,他們無力回天。這次行動雖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響之大卻無法估計。自從那一天之後,“公車上書”一詞,便成為京都乃至全國官場、民間的流行口語,作為國魂民氣的象征,激勵著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去救亡圖存。身為上書公車之一的楊度,這一天於他來說,自然銘心刻骨,終生不忘!

會試發榜了,楊度名落孫山,但卻沒有失意感。他參與了康有為的強學會,如饑似渴地閱讀強學會創辦的《中外紀聞》。不少落第的年輕舉子和他一樣,並不急著回家,而是待在北京,一方麵欲為維新變法做點事情,另一方麵也借此曆練才幹。這群幼稚的愛國青年,天天沉浸在一片自我營造的喜悅中。剛開始還好,各部都有些官員名列強學會,朝中大老如李鴻藻等人都表示支持,剛從朝鮮回國的浙江溫處道道員袁世凱更是積極參與。但不久風向便不對了。有人攻訐強學會是結黨謀亂,也有人攻擊《中外紀聞》造謠惑眾,不時傳出要解散強學會,查封《中外紀聞》的消息來。大多數留京舉子見勢頭不妙,都打點書箱回家了。康有為也離開了北京,去上海創辦強學會分會,梁啟超也有赴上海的打算。長郡會館變得冷冷落落,幾個月前的熱鬧景象風流雲散,隻剩下三四個人還在觀望著。

楊度麵臨著幾種選擇:一是繼續留在京都;二是去歸德鎮伯父家;三是兩種都不取,回故鄉去。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心情有點煩亂。今天一大早他就起來了,練完早拳回房間時,同住的益陽舉子酈川已起床外出了。酈川家裏貧困,無回家的路費,想在北京覓一塾師的位置,一邊教書糊口,一邊溫習功課,下科再試。楊度無心做事,見酈川枕邊擺著一本書,便順手拿過來翻看。

原來這是明代茅坤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這是一本很有名氣的唐宋文選本。正是因為有了茅坤這個選本,才使得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成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楊度早聞這本書,但他一直沒有機會拜讀。

他隨手翻開一頁,見是韓愈的《與陳給事書》,輕輕地念道:

愈再拜: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嚐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

楊度讀著讀著,不覺眉頭皺了起來,嘴裏嘀咕道:“這哪裏是士人給官長寫的信,分明是妾婦向男人的乞愛!”

他繼續讀:

今則釋然悟,幡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無所逃避。

“這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的大作嗎?何自輕自賤、搖尾乞憐至此!”楊度怒道。

他跳過《昌黎文鈔》不讀,翻到了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拿眼睛掃了開頭幾行: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嚐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裏,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穀,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楊度心想,這文章怎麼寫得這樣囉唆?又冷笑道:“你以愚謫居此地,就改名為愚溪,別人或有因智巧而遷居此溪邊者,豈不要改名為智溪?真正武斷荒唐!”

號稱一代文宗的韓、柳,其文亦不過如此,他人的大可不必看下去了。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家文鈔》,喟然歎息:“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如此文章,亦可以傳世乎?”心裏尋思:倘若自己一意做學問的話,定可寫出超過他們十倍的文章來!

他起身走到窗戶邊。空曠的庭院裏,滿是白楊樹的落葉。一陣秋風吹過,又是十多片枯葉被卷得飄落下來。“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他輕輕地吟誦唐人的名句,心裏驀地生出一絲悲秋的情緒來。

“楊孝廉,昨天湯孝廉從西山回來,說那裏的櫨葉全紅了。西山紅葉,可是北京一大景致,您不想去看看嗎?”給會館看門的景大爺扛著一把大掃帚過來,見楊度出神地站在窗邊,便笑眯眯地與他打招呼。

真的,西山櫨葉現在正是紅的時候,何不去欣賞欣賞!一向愛遊山玩水的青年舉子,被西山紅葉的美妙吸引,剛才的憤懣不平立時被衝得無影無蹤。說去就去,楊度匆匆出了會館,雇了一輛騾車,就這樣一人來到了西山。

西山的紅葉,粗粗地看,正如杜牧那首名詩中所說的,紅得好比二月的花一樣:一樹一樹的紅,一片一片的紅,一坡一坡的紅,漫山遍野,仿佛開出了紅彤彤的杜鵑花。細細地看又有不同:有的紅得鮮亮,如同燒旺了的烈火;有的紅得深沉,如同一盆積澱下來的朱砂;有的紅得斑斑駁駁,如同千年古寺外的那道赤牆。這是造化給人類創設的一種浩大壯觀的美景,但它畢竟又與二月鮮花不是一回事,它在壯美的同時又悄悄地帶給遊人一股美人遲暮、烈士晚年的沉重感覺!

楊度就是在這樣一種複雜的心情下欣賞西山紅葉的。他從一個山頭走向另一個山頭,流連在自然界的秋景之中,徜徉於前人遺留下來的古跡之間,一麵咀嚼著已逝去的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一麵又思考今後的道路應當如何去走。

山坡樹林裏傳出幾聲母牛低沉的鳴叫。一會兒,從灌木叢中鑽出一隻小牛犢,用稚嫩的叫聲應答著,並向母牛的方向歡快地奔走。母牛也從林子間出來迎上前,小牛來到母牛身邊,親昵地晃頭搖尾。母牛伸出舌尖,愛撫地在小牛的頭臉上舔著。楊度被這一幅情景迷住了,癡癡地望著。他的腦子裏漸漸浮現出了母親的形象,浮現出了家鄉的山水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