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佛門俗客(1 / 3)

楊鈞趕緊來到明杏齋。王闓運正在寫日記。王闓運的日記與通常人的日記不同,他在其間記下許多讀書心得,有的就是一篇學術小論文。他對此事看得很重,幾十年來不間斷。他放下筆說:“重子,過一會兒張登壽會帶一個人來拜我為師,學作詩文。他叫齊璜,號白石,也是我們湘潭人,是個木匠,畫畫得很好,我看你也愛畫畫,一定會樂意見麵的。”

“太好了!”楊鈞樂道,“我看看他的畫到底如何,真的比我強的話,我願跟他學。”

“你先幫周媽泡兩碗茶放在廚房裏,過會子他們來了,你把茶端上來,不要周媽出來了。”

楊鈞年紀小,又清秀伶俐,更兼有姻親的身份,王闓運對他尤添一分愛撫親近。有時來了貴客,或是頭次見麵的生客,王闓運常常叫楊鈞來替他端茶遞水,以取代周媽的位置。楊鈞知道這是先生對自己的器重,他非常樂意,幹得也很稱職。

就在這時,楊鈞從窗外看到張登壽領著一個人進來了。

“齊璜,這就是你欽慕已久的湘綺先生,你還不趕快過去行拜師禮!”剛一進書房門,張登壽便指著端坐在書桌邊的王闓運,對身邊那個高高瘦瘦的人說。

“先生在上,齊璜叩見先生,求先生收下我做您老的學生!”齊白石邊說邊向前走兩步,然後對著王闓運跪下來,接著便是三個響頭,砸得青磚地嘣嘣作響,把在廚房裏準備茶水的楊鈞嚇了一大跳,心裏想:磕得這樣重,不痛嗎?

王闓運凝神端坐著,正眼望著跪在地上的齊白石,隻見他三十七八歲年紀,臉瘦長粗黑,額頭上刻著很深的幾道皺紋,盡管沒有留胡須,也顯得蒼老,一件家織的顏色染得粗劣的青黑大褂子套在身上,顯得別扭,似乎平生第一次穿長袍似的。王闓運還注意到,他下跪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將袍子撩開,生怕膝頭上的重力把它壓皺磨破了。腳上沒有襪子,套著一雙厚底黑布鞋。渾身上下,一副土頭土腦的鄉下老農的模樣,唯有那雙晶瑩透亮的眼睛,使得閱人甚多的王闓運知道,這是一個外拙內秀的人。

“齊璜,我早就聽說你好學用功,但就是不肯做我的學生,今天怎麼舍得到東洲來拜我為師了?”

王闓運微笑著說,他心裏其實對齊白石此舉是十分高興的。齊白石這些年來在湘潭縣裏是頗有點名氣了。王闓運時常聽到鄉親們說,白石鋪出了個怪木匠,雕花手藝在湘潭數第一。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家境很貧苦,卻染上文人習氣,好吟詩畫畫。畫出的人物花鳥,就像真的一樣。有一次,他在翰林院供職的妻兄蔡枚功來信,說湘潭有人來北京,稱讚木匠齊白石怎麼怎麼了不得,我卻一點都不知道,國有顏子而不知,深以為恥。王闓運是個好名的人,恨不得將天下有才的人都收集在自己的門下,但這個木匠好吟詩,卻不來拜他為師,他心裏有點不快。有一天與張登壽閑談,提起了這事。張登壽早就認識齊白石,便托人捎信給他,要他速來東洲拜師。

楊鈞趕緊來到明杏齋。王闓運正在寫日記。王闓運的日記與通常人的日記不同,他在其間記下許多讀書心得,有的就是一篇學術小論文。他對此事看得很重,幾十年來不間斷。他放下筆說:“重子,過一會兒張登壽會帶一個人來拜我為師,學作詩文。他叫齊璜,號白石,也是我們湘潭人,是個木匠,畫畫得很好,我看你也愛畫畫,一定會樂意見麵的。”

“太好了!”楊鈞樂道,“我看看他的畫到底如何,真的比我強的話,我願跟他學。”

“你先幫周媽泡兩碗茶放在廚房裏,過會子他們來了,你把茶端上來,不要周媽出來了。”

楊鈞年紀小,又清秀伶俐,更兼有姻親的身份,王闓運對他尤添一分愛撫親近。有時來了貴客,或是頭次見麵的生客,王闓運常常叫楊鈞來替他端茶遞水,以取代周媽的位置。楊鈞知道這是先生對自己的器重,他非常樂意,幹得也很稱職。

就在這時,楊鈞從窗外看到張登壽領著一個人進來了。

“齊璜,這就是你欽慕已久的湘綺先生,你還不趕快過去行拜師禮!”剛一進書房門,張登壽便指著端坐在書桌邊的王闓運,對身邊那個高高瘦瘦的人說。

“先生在上,齊璜叩見先生,求先生收下我做您老的學生!”齊白石邊說邊向前走兩步,然後對著王闓運跪下來,接著便是三個響頭,砸得青磚地嘣嘣作響,把在廚房裏準備茶水的楊鈞嚇了一大跳,心裏想:磕得這樣重,不痛嗎?

王闓運凝神端坐著,正眼望著跪在地上的齊白石,隻見他三十七八歲年紀,臉瘦長粗黑,額頭上刻著很深的幾道皺紋,盡管沒有留胡須,也顯得蒼老,一件家織的顏色染得粗劣的青黑大褂子套在身上,顯得別扭,似乎平生第一次穿長袍似的。王闓運還注意到,他下跪的時候,小心翼翼地將袍子撩開,生怕膝頭上的重力把它壓皺磨破了。腳上沒有襪子,套著一雙厚底黑布鞋。渾身上下,一副土頭土腦的鄉下老農的模樣,唯有那雙晶瑩透亮的眼睛,使得閱人甚多的王闓運知道,這是一個外拙內秀的人。

“齊璜,我早就聽說你好學用功,但就是不肯做我的學生,今天怎麼舍得到東洲來拜我為師了?”

王闓運微笑著說,他心裏其實對齊白石此舉是十分高興的。齊白石這些年來在湘潭縣裏是頗有點名氣了。王闓運時常聽到鄉親們說,白石鋪出了個怪木匠,雕花手藝在湘潭數第一。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家境很貧苦,卻染上文人習氣,好吟詩畫畫。畫出的人物花鳥,就像真的一樣。有一次,他在翰林院供職的妻兄蔡枚功來信,說湘潭有人來北京,稱讚木匠齊白石怎麼怎麼了不得,我卻一點都不知道,國有顏子而不知,深以為恥。王闓運是個好名的人,恨不得將天下有才的人都收集在自己的門下,但這個木匠好吟詩,卻不來拜他為師,他心裏有點不快。有一天與張登壽閑談,提起了這事。張登壽早就認識齊白石,便托人捎信給他,要他速來東洲拜師。

“先生在上,能做您老的學生,是我的光彩,哪有不肯的道理。”齊白石依舊跪在地上,把腰伸得筆直,極為誠懇地說,“隻是我齊璜出身卑微,是個木匠,家裏窮,從小隻跟外公念過一年書,後來得胡沁園先生關懷,又得到他家塾師陳少蕃先生的指教,才開始讀《唐詩三百首》,學作詩。那些世家子弟、飽讀詩書的人,都以做您老的弟子為光榮,我這樣一個貧寒人家的粗人,哪裏敢來投靠您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