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如果我美化官方或者成功者,也許會失去公信;如果我迎合民間輿論,也有嘩眾取寵之嫌。總之,無論唯上還是媚俗,都會離開公正從容的立場,使得人們更加簡單化和更誇張地估價某些問題。我並不期望本書的描述能和中關村的正史合拍,那是曆史家的事。我本人的職業是記者,對於人物和事件的取舍,更多的是出於記者本能。需要說明的是,我隻是描述了中關村的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行業——信息技術產業,而對於其他領域的故事隻是一筆帶過。我希望讓讀者了解這裏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我想對讀者說:“它在創新之路上蹣跚而行的曲折曆程,大致上反映了中國崛起的真相。”這包括它的陽光和陰暗,包括它的英明之舉和愚蠢行為,也包括它的混亂和秩序。
資料的來源是當事人的回憶、政府和公司的檔案,以及公開出版物。中關村的色彩斑斕的曆史既存在於人們心中,也存在於浩繁的文獻中。為此我用8個月的時間在中關村調查。如果加上此前我對聯想集團和對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采訪,那麼我在這裏已經花費了32個月。我采訪了大約300個人,包括企業經理、科學家、工程師、銷售人員、會計、商販、教師、學生、留學生、農民工、政府領導者。這些采訪幾乎全是一對一的談話。他們相當坦率和真誠,給了我那麼多的故事和思想。盡管如此,我知道記憶通常夾雜個人情感,而且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產生偏差,所以還用很多精力查閱原始資料。應當感謝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澱區的領導者們,他們為我開放了兩個政府檔案室的全部文件史料。也應當感謝中關村園區誌編寫小組的那些專業人員,他們把自己掌握的資料毫無保留地讓我使用。同時我還要感謝互聯網以及日愈成熟的搜索引擎技術,它讓我有可能高效率地掌握公開輿論中的有關部分。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用“百度”搜索“中關村+盜版”的時候,就會顯示至少40萬個網頁。所有這些,都成為我的重要參照。
由於資料浩瀚,泥沙俱下,所以對於事實的選擇和駕馭要比收集這些事實更加困難。這需要眼光,也需要一些基本的價值判斷,而價值準則卻在隨著國家的進步不斷變化。昨天的天經地義,今天也許就會貽笑大方。我隻是盡可能地以忠實於曆史原貌的方式組織和敘述這個故事。初稿的長度遠遠超出預期,後來又經二稿、三稿、四稿、五稿,壓縮其中三分之一篇幅,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我不是整段整頁地刪節,而是逐字逐句地濃縮,為此用掉更多時間,隻是希望讀者在減少閱讀負擔的同時不至於丟失有用有趣的情節。
把這麼多精力和熱情投入這個話題,是我始料未及的。老實說,它影響了我的職業經曆。我要學習很多新東西,還要讓自己多年的閱曆得到伸張,因此承擔更多壓力,獲得新的表達空間。這在我本人也是一個成長經曆。它很艱辛,但充滿魅力。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寫作者。在采訪和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來告訴我應當做什麼和不應當做什麼。如果有人認為我的敘述隻不過是以偏概全,有粉飾之嫌,或者過於刻薄,我隻能說,依據目前可以獲得的資料和開放程度,這是我能做到的最接近於事實的描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仍是有關事實的。本書所有的內容,包括細節、數據、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都有確鑿根據,而非我的杜撰。我把極大精力用在事實的校正上,以免發生錯誤,但我深知本書時間跨度之長,內容如此浩瀚,有些間接得來的材料無法一一核實確認,即使是事件親曆者的敘述也難免發生偏差,所以發生事實方麵的錯誤也許是不能避免的。如果讀者發現其中有任何錯誤,希望能夠向我指出,以便我能修正。
作者
2007年1月30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