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風雨大作之時,雷電在金殿周圍燃起一團團火苗,金殿不但秋毫無損,反而變得更加明亮,猶如洗刷過一般,這一景觀被稱作“雷火煉殿”。幾年前,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現,有關方麵在金殿上安置了避雷針,如此一來,雖然安全係數增大,但雷擊金殿、金光閃閃的壯麗景觀也隨之消失了。最近,人們又擬拆除避雷針,另尋其他安全方法。但願在不久的將來,武當山金殿“雷火煉殿”的壯麗奇觀能夠重現。
金殿,俗稱金頂,在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天柱峰海拔1612米,早在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這裏就有了武當最早的金殿。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將原有的木結構金殿移到天柱峰側的小蓮峰上,又重新建起了一座更加精美壯麗的金殿,並一直保存至今。
金殿麵闊、進深均為三間,高5.54米,寬4.4米,深3.15米,全為銅鑄鎏金,仿木結構建築,重簷疊脊,翼角飛舉,脊飾仙人禽獸,形象生動逼真。下置圓柱12根,作寶裝蓮花柱礎;鬥拱簷椽,結構十分精巧;額枋和天花板上,雕鑄著流雲、旋子裝飾圖案,其線條柔和流暢。殿西南角柱上方外側嵌有一塊黃金,傳說為當年修造時所剩,如今已被遊人摸得鋥亮。殿基為花崗岩砌石台,周圍環繞石雕欄杆,與大殿一起,顯得莊嚴凝重。
地處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峰奇穀險,洞室幽邃,為道教傳說中72福地之一,也是中國道教的第一名山。自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在此創建五龍洞以來,曆代增修擴建,成為擁有八宮、二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則是金殿。
金殿內的神像、幾案、供器也都是銅鑄的。中間供奉著主神真武帝君像。真武帝君著袍襯鎧,披發跣足,麵貌豐潤,體魄魁偉,全像重達10噸。真武帝君是武當山供奉的主要神仙,山上的許多神像和建築都是為附會他成仙的經曆而造的。在這些神像和建築中,金殿的真武帝君像是最珍貴的。帝君兩側侍立的金童、玉女,拘謹恭順,嫻雅威嚴,亦屬全山銅鑄造像藝術品之精華。
注釋:
金殿殿體為分件鑄造後拚焊而成,結構嚴謹,連接精密,毫無鑄鑿之跡。雖經500多年風雪雷電的侵襲,至今仍然金碧輝煌,美麗如初,實為我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金殿下方峰腰環繞著長達1.5公裏的石城牆,名為紫金城,臨崖負險,極為險峻。登臨金殿,遠眺群山環繞,蒼翠如屏,丹江水庫碧平如鏡。俯瞰近處諸宮觀,美景盡收眼底。淩晨,金頂可以看日出;傍晚,金頂又能觀雲海。遊人每每至此,儼然身居瑤台金闕,大有淩空出世之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