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殘害共產黨的N種方法(1 / 3)

徐恩曾是“共黨問題專家”,他對共產黨的地下活動很了解。他在電台搜集情報、破譯電台密碼方麵有很高的造詣,他利用自己的這些特長建立了龐大的電台網絡,這更利於他更全麵係統地搜集情報。徐恩曾還有一個重要“貢獻”,那就是創建了龐大的特務組織:中統。中統雖然名氣不如軍統,但其手段殘忍、臭名昭著的程度是任何其他特務組織都無法匹敵的。對付共產黨人,徐恩曾有以下幾種辦法:

其一,利用黑幫,對共產黨進行滲透和破壞。不過這種方法,從黨務調查科成立之前就有了。早在陳立夫策劃的安慶、九江事件中,陳立夫就果斷地利用了兩個派別的黑道:一個是青幫,一個是洪幫。

青幫,也叫清幫。之所以也叫清幫,是因為它成立於清朝雍正四年,創始人是潘清、錢堅和翁岩。青幫也叫“糧船幫”,因為成立這個組織的初衷,就是對付朝廷,控製運載糧食等重要物資的船舶的水上運輸。青幫與洪幫、白蓮教的顯著區別是:青幫新人入會通常會拜師,由師傅教你青幫的規矩。青幫實行的是禪宗製度,完全是一個有信仰、有組織的“黑道組織”。後來,青幫與洪幫和白蓮教並列為“三教”,民間有“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原來是一家”的說法。國有國法,幫有幫規,青幫的幫規是“十不準”,所謂“十不準”,即:“不準欺師滅祖,不準藐視前人,不準扒灰倒攏,不準奸邪淫盜,不準江湖亂道,不準引發代跳,不準擾亂幫規,不準以卑為尊,不準開閘放水,不準欺軟淩弱。”

清朝末期,中國的海運興起,內河運輸逐漸衰落,大量青幫分子紛紛轉行,從事其他行業。上海是當時青幫分子的聚集地,據說當年每兩個上海工人中就有一個是青幫分子,可見其數量之多,力量之大。當時,許多年輕才俊在投身革命之前都曾加入過青幫,其中包括陳其美、蔣介石和汪壽華等。近代青幫三大首領也是赫赫有名的,他們是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後來,國民黨意識到青幫幫派規模巨大、影響力非常,所以想方設法拉攏青幫,讓青幫為“黨國”賣命。尤其在上海,國民黨發動的諸多事件都有青幫分子參與,比如“四一二政變”等。利用青幫分子搞破壞的也不僅僅隻有徐恩曾一人,戴笠也曾利用青幫分子在上海租界搜集情報。徐恩曾與上海青幫的三個大佬私交甚密,在青幫裏也能呼風喚雨。

洪幫,也稱洪門,即天地會。這個幫派成立於明末清初,據說是陳近南創辦的。洪幫與青幫的不同之處在於:洪幫總是打著反清複明的口號。洪幫遭到清朝政府的鎮壓之後,被迫轉移到海外,但是後來的洪幫分子繼續參加反清運動,有些還加入了孫中山的隊伍,為推翻清政府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譚人鳳曾這樣說:“革命之成,實種於二百年前之洪門會黨。在運動之初,唯洪門兄弟能守秘密。發動之後,亦唯洪門兄弟能聽指揮。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個個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響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選自譚人鳳《社團改進會意見書》)而孫中山則如此評價洪門:“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複,誓不臣清,舍生赴義,屢起屢蹶,興虜拚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而明朝之忠烈,變殘廢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複明的宗旨,結成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設之本意。然其事必當極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覺也。夫政府之爪牙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為士紳,故凡所謂士大夫之類,皆所當忌而須嚴為杜絕者,然後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潛滋暗長於異族專製政府之下。以此條件而立會,將以何道而後可?必也以能全群眾心理之事跡,而傳民族國家之思想。故洪門之拜會,則以演戲為之,蓋此最易動群眾之觀聽也。其傳布思想,以不平之心,複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聞而生厭遠而避之者也。其固結團體,則以博愛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顧,患難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無家遊子之需要也。而終乃傳以民族主義,以期達其反清複明之目的焉。”(選自《孫文學說》)可以說洪幫為了搞革命,出錢又出人,國民黨高官陳炯明、唐繼堯等人,都曾經加入洪門。就像多數幫派一樣,洪門也有自己的幫風,這種幫風類似於黑社會的左派。這種幫派一旦被壞人利用,必然會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徐恩曾就曾經利用“洪幫”大做文章,把洪幫分子作為特務的眼線、耳線,向共產黨(包括國民黨左派)進行滲透,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據大特務黃凱回憶,在他出任武漢特派員期間,徐恩曾曾給他發過一道密令,命令他們參加洪幫,隱藏身份,並且拜下山頭。後來黃凱還在洪幫內取得了一定的職位,而其他參加洪幫的特務也在洪幫內部抱成一團,成為洪幫中具有極大破壞性的一派。後來徐恩曾把黃凱調至上海,分配黃凱先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拜見洪幫頭子楊虎;第二件事,拜見上海三大亨;第三件事,加入青幫!後來黃凱拜青幫首領徐朗西為師,一躍成為青幫的頭麵人物。

洪幫與青幫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都屬於秘密會黨。這兩個幫派沒有公開的身份,是屬於“黑社會”性質的,不能暴露在陽光之下的黨派。徐恩曾與這些幫派合作,既得不到蔣介石的經費支持,而且由於這些黨派的流動性比較大,所以與他們合作,比較容易暴露整體的行動計劃。所以,徐恩曾逐漸覺得“青洪幫”是根雞肋,利用價值不大,甚至有時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於是,他最終還是選擇與憲兵隊和警察局合作對付共產黨人。

其二,與憲兵隊和警察局合作,對付共產黨人。前麵已經說過,徐恩曾在黨務調查科時,發現特務礙於“身份”,有時很難進行搜查和抓捕的行動,當他看到憲兵隊或者警察局可以堂而皇之地破門而入,進行搜查和抓捕後,便向上級打報告,積極運作與憲兵隊、警察局的“合作”事宜。

可以說,徐恩曾的這個方法非常行之有效,使得特務們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破壞能力。特務們披上“警服”,搖身一變成了警察,這樣的變化也使地下黨們一度殫精竭慮、無法應對。可見徐恩曾做“特務”,還是非常有天賦的。當然,在最初開始從事特務工作時,徐恩曾不僅沒有“特務細胞”,而且從心眼裏瞧不起這個工作,他認為像自己這樣搞實業出身的工程師,去做特務簡直太屈才了。不過後來,徐恩曾在特務行中嚐到了甜頭,就開始努力發掘自身的潛力。

其三,建立無線電台,破譯共產黨的電台密碼,截獲共產黨的電台信息。電台是特務的重要設備,當時,很多軍事組織都通過電台發報、破譯密碼來傳遞情報,所謂的“雞毛信”和“飛鴿傳書”,比起電台發報簡直就是小兒科。徐恩曾是工程師,在電台方麵是專家,沒進黨務調查科前,徐恩曾就幫助國民黨安裝、調試了第一台電台。在電台的開幕慶典上,蔣介石還豎起大拇指說:“這東西一發威,可以頂三個師!”言外之意,他非常關注並且重視電台情報工作。在黨務調查科開展工作之後,發送情報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靠秘密交通關係傳送情報(這需要人力和交通工具,不適於長距離傳送);第二種,就是通過無線電台發射無線電報。無疑,第二種方法更加安全,更加迅速。所以包括黨務調查科在內的很多軍事組織,都以無線電台發射電報為主要的情報傳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