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親手操刀海外間諜(1 / 3)

徐恩曾曾經親手操刀海外,他這樣做,並不指望國外的間諜能做多少工作,而是為了“攀比”。徐恩曾的海外間諜非常“雞肋”,甚至連他本人都覺得“棄之可惜,嚼之無味”。不過徐恩曾叱吒“中統”十多年,還是應該將他的那些“海外間諜”搬出來講講。這件事還應該從太平洋戰爭開始說起。

1941年冬天,太平洋海戰爆發。英美法等國卷入二戰無法脫身,這就給了野心膨脹的日本人以可乘之機。1942年,英國為了收複東南亞失地派駐重慶大使與國民黨黨部秘書長吳鐵城協商,決議讓中國方麵征募東南亞流亡華僑,經過專門培訓後潛送至呂宋島、馬來亞、緬甸等地區進行諜報活動。由於吳鐵城曾任國民黨海外部部長,對英國情況非常熟悉,於是就答應了。後來雙方商議決定:英國出錢,中國出人。英國每月提供活動經費71000盧比,約合法幣10000元,並提供通訊器材及少量武器。吳鐵城將此事彙報給蔣介石,蔣介石點頭同意,並讓中統局全權負責這一事宜。

當時,軍統已經布置好了海外特務網,徐恩曾看得心裏癢癢,在得到蔣介石的“手諭”後非常激動,他說:“委員長還是非常公平的,既然軍統把業務發展到海外了,也就應該讓中統放手一搏!好處總不能讓戴笠一個人占了去。”於是他急忙把中統局的僑務小組成員召集起來,並商量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首先要解決人手的問題!不過這時候會有人問:中統局不是號稱全天下20萬大軍嗎?為什麼連幾個人都挑不出來?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駐紮海外的特務一定要有語言基礎,縱觀整個中統局,除徐恩曾等幾個高官外,大多學問平平,絕大多數特務是文盲,根本無法勝任這一角色。二、熟悉海外環境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總不能給一個外地特務隨隨便便畫個地形圖,讓他搞演習吧?特務工作是隱蔽的、嚴肅的,不能出差池。三、與洋人打交道必須要認真、細致。雖然徐恩曾手下有一個華僑特務培訓班,但是人員不多,而且都已委以重任。既然難以找到合適人選,徐恩曾決定,辦一個速成班,迅速培訓海外特務。

幾日後,在徐恩曾的安排下,一個打著“海外人員招募處”幌子的團夥兒在福建、廣東一帶行動起來。折騰了接近一個月,一個由20個年輕人組成的海外小組才算成形。這20人被中統特務秘密送至重慶,參加僑務小組組長陳宗周開辦的速成班。速成班開設了政治、特務技能等幾門課程,分別由老特務陳慶齋、朱淩雲、杜衡、李九林等教授。

速成班培訓結束後,中統局還搞了一個歡送會。席間,徐恩曾講話道:“同誌們,你們從事的這個任務無比崇高無上光榮!希望你們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勇於貢獻,克服困難,團結一致,信心十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中統局不會忘記你們的,委員長不會忘記你們的,全國也會關心你們的!好好幹,爭取超過軍統局!”

歡送會結束後,徐恩曾對速成班的學員們進行分工,除少數幾人安排至呂宋島,其他大多數被安排去了緬甸。後來國民黨在緬甸成立了一個緬甸情報區,對外名稱是“中國國民黨駐緬甸總支部”,區長由國民黨黨部秘書長吳鐵城推薦的李竹瞻擔任。

李竹瞻在出任區長之前在緬甸仰光傳授基督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牧師,曾經著有《總理基督教的信仰》一書。30年代,吳鐵城出任海外部部長時出訪緬甸,李竹瞻曾為吳鐵城舉辦過盛大的迎接儀式,吳鐵城深受感動。吳鐵城回國之後,一直對李竹瞻念念不忘,他知道與英國人合作一事後,便想起這個基督教牧師李竹瞻,於是將其推薦給徐恩曾。

起初,徐恩曾並不欣賞李竹瞻,他私下抱怨:“我們是搞特務工作,李鐵成偏偏塞給我一個傳教士,簡直驢頭不對馬嘴嘛!”牢騷歸牢騷,但是徐恩曾怎敢得罪吳鐵城,畢竟吳鐵城是國民黨元老,還是蔣介石的幕僚,他隻能對李竹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徐恩曾還是有自己的打算,他不信任李竹瞻,派了自己的三位親信去輔佐李竹瞻,一個是老牌特務陳蔚如,一個是無線電台下關總台的吳世昌,再一個是雲南調統室主任查宗藩,後來還抽調李九林去擔任緬甸情報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