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第1章孟子導讀(1 / 1)

遺編一讀想風標

黃俊傑

孟子(約公元前三七一至前二**)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不屈的靈魂,孟子的思想是兩千年來東亞知識分子“永恒的鄉愁”,《孟子》這部經典共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是孟子與他的學生及同時代人心靈對話的真實記錄。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裏,孟子的智慧穿越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仍然強有力地召喚著現代讀者進入他的精神世界,與他進行親切的對話,並懷抱現代的問題向孟子叩問二十一世紀的新啟示。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要進入孟子的思想世界,最好的切入點就是本於孟子所說“知人論世”之旨,先了解孟子這個人和他的時代。

孟子是孔子(前五五一至前四七九)之後偉大的儒家聖哲,他深受孔子的啟發,並以孔子的私淑弟子自居,他宣稱“乃所願,則學孔子”,他希望學習的是孔子作為“聖之時者也”的典範。

孟子生於風狂雨驟、曆史扉頁急速翻動的戰國時代(前四○三至前二二二),他所麵對的是飲鴆止渴、追逐權力的國君,目光如豆、助紂為虐的臣子,不顧人命、殺人盈城的武將,以及見利忘義的商人,下層人民則在戰國風雲變幻之中苦於虐政,輾轉呻吟。孟子身處曆史變局之中,深感“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他心係哀苦無告的老百姓,他以“不得已”的心情,奔走呼號,鼓吹各國國君起而踐行“王道”,為人民救難拔苦,登斯民於衽席之上,他致力於創造一個“定於一”的“王道”政治新局麵。

孟子麵對時代變局展現他強韌不屈的生命特質,他以“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承擔與氣魄,批判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斥責那些南征北討的將領應該被處以極刑:“善戰者服上刑”,他也駁斥“楊朱為我,是無君也”,認為墨子鼓吹“兼愛”,是“無父也”。從《孟子》這部將近三萬五千字的經典的字裏行間,我們讀出了孟子所懷抱的不能自已的心靈,也看到了古典中國一個知識分子的人格與風格!

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世界中,最居核心地位的就是“王道”政治思想。在孟子的論述裏,所謂“王道”與“霸道”相反,施行“王道”的統治者以德服人,以民為本,而“霸道”的統治者則是以力服人,心中沒有人民。在孟子的時代,各國國君猶如賭徒,汲汲於鞏固權力、擴張領土,至於人民的苦痛則絕不係於心。孟子痛感戰國時代“霸道”政治之殺人無數,起而遊說各國國君冠盟小說網,希望大家可以喜歡。【,謝謝大家!】

以下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