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天堂的某一天,上帝和天使們召開一個頭腦風暴會議。上帝說:“我要人類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後才能找到幸福快樂,我們把人生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什麼地方好呢?”
有一位天使說:“把它藏在高山上,這樣人類肯定很難發現,非得付出很多努力不可。”
上帝聽了搖搖頭。
另一位天使說:“把它藏在大海深處,人們一定發現不了。”
上帝聽了還是搖搖頭。
又有一位天使說:“我看哪,還是把幸福和快樂的秘密藏在人類的心中比較好,因為人們總是向外去尋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而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這幸福快樂的秘密。”
上帝對這個答案非常滿意。
從此,這幸福快樂的秘密就藏在了人們的心中。
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像謙虛、合作精神、積極的態度、還有愛心。這些成功的特質幾乎都可以在每個人的身上找到,隻是許多人沒有把這些“成功快樂的資源”運用好而已。
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樂的因素,取舍全由自己決定。因為所有的事情和經驗裏麵,正麵和負麵的意義同時存在,把事情和經驗轉為絆腳石或者踏腳石,由你自己決定。
情緒、壓力或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內心的信念和價值觀係統產生出來的。有能力為自己製造出困擾的人,當然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相信自己有能力或凡事有可能,是對自己成功快樂最有效的保證。所以讓我們都擁有一個快樂的心靈天堂吧!
心靈的天堂,你有自己心靈的天堂嗎?你有單純快樂的時光嗎?我想,你是有的。因為上帝把快樂藏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童年真好”,當你看到小孩子快活的玩耍時,當你回憶起自己童年的往事時,你會不會不由自主地說道或想到這個詞呢?馮雪峰那首充滿純真的小詩難道不使你感到那份美妙嗎?可憐的浮士德在他認為生活沒有任何樂趣的時候準備飲鴆而死,卻從天使的歌聲中回憶起了兒時的快樂時光,進而燃起了生的希望……而我們何不也從那童年裏找尋我們失落已久的心靈天堂呢,尋找那久違的快樂呢?
當然,心靈的天堂不僅僅是一份童心,不僅僅是美好的童年時光,隻要是一件自己喜歡的業餘愛好,隻要是自己曾經生活過的一個讓你喜歡回憶的地方,隻要是一部激勵你上進的小說或影視劇,都可以看做是我們曾經或現在甚至未來快樂的心靈天堂,因為這都能帶給你情感上的回味與珍惜,都能促使你放下憂鬱的包袱,向著樂觀向上的人生邁進,不管這些東西已經過去還是現在仍在,我都希望大家去拾起或者去把握,在你煩悶的時候,或許這些就是你心靈的慰藉。其實,心靈的天堂還是我們不曾消耗盡的心中快樂的因子,還是保持在每個人心底的那份還不曾被世事所腐蝕的善良、純真,保持在心底的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沒有發現的人性的本我,而這都是人類最美好的東西。盡管你已經為生活的繁雜和無章所累,盡管你已經厭倦了世間的虛偽與欺詐,但我相信你一定還會記起那可以稱之為心靈天堂的東西。
(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有一個小女孩每天都從家裏走路去上學。一天早上天氣不太好,雲層漸漸變厚,到了下午時風吹得更急,不久開始有閃電、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媽媽很擔心,她擔心小女孩會被打雷嚇著,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來愈大,閃電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媽媽趕緊開著她的車,沿著上學的路線去找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走在街上,卻發現每次閃電時,她都停下腳步、抬頭往上看、並露出微笑。
看了許久,媽媽終於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問她說:“你在做什麼啊?”她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你有這種純真的快樂嗎?你有這份樂觀的態度嗎?你有這份赤子之心嗎?戰國時期的孟子說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的意思通常解釋是說: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要保持孩童那樣的不忍人之心。但現在多被引用為是說要保持一顆童心。心理健康的人常常 被描述為具有童稚氣(幼稚),這是因為,他們像孩子一樣,往往帶著天真、毫無挑剔的眼光觀察世界。
在我看來,赤子之心是回歸自身的一種表現。人首先要對自己真誠、坦然,善待自己,善待別人,要有開闊、寬容、真誠、溫暖、純潔的心,不存在成見。局限於某種認識,以成見看待身邊的人或事,是不能稱為赤子之心的,心已經被汙染,已經存在某種顏色或圖畫,自然很難容下新的東西。時時清理思維,反省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及對變化的敏感程度,是校驗並恢複赤子之心的最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你有了這種赤子之心的時候,你會更加的快樂。
◆首先,要善待自己
在我們人生的曆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已經讓我們疲 憊不堪,為什麼還要為自己加上一個精神的枷鎖呢?何不學一下孩提時代的那種無憂無慮,盡管我們已不可能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去考慮問題,但那份無憂的心還是必要的。生活中隻有你自己會真正關心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人即使親如家人,比如父母,或者你愛的丈夫或妻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你的要求。
當你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的未來而忘我工作的時候,可曾想到自己是否過得很愉快。年輕的時候為了人生的一個一個奮鬥目標、為了金錢、榮譽、地位,為了要出人頭地而不顧一切,辛辛苦苦地去努力、去爭取,而忘卻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其實是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質量與狀態。
很多的時候,在生活中並不需要我們付出很多金錢和時間的代價,但是需要我們有愛護自己的時間,浮生難得半日閑,其實真的拋開了就是拋開了,沒有什麼是不能做到的。還是那句老話“做得到有方法,做不到有理由。”給自己一個空間,放飛自己的心情,釋放自己的壓力,放慢生活的腳步,學會享受生活和快樂生活。
著名專欄作家哈理斯(SydneyHarries)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
“這家夥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麼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其實,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裏。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裏。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那位老板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製他的心情。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此時,我們就把一重大的責任托給周圍的人,即要求他們使我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