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欣賞自然,你便懂得享受;學會欣賞自然,你便擁有快樂;學會欣賞自然,你便走近幸福;學會欣賞自然,便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欣賞自然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享受。你學會了欣賞自然,你便收獲快樂,收獲溫馨。懂得欣賞自然,你的心情便永遠陽光燦爛。因為自然是美好的,因為自然是無處不在的,它就在你的身邊。

欣賞自然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博大高雅的情懷。缺少情趣的人,不知道欣賞自然。欣賞自然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我們都可以享受的幸福。

欣賞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態度。紛繁世界,無奇不有,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風有雨,時時刻刻,變幻無窮。懂得欣賞,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潤、愈輕鬆;輕鬆滋潤的生活便是至高無上的生活,既然知道無上生活的秘訣,為何不學會欣賞自然中的美麗景色呢?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在鋼筋與水泥築成的都市中,我們的生活常常 被繁忙的工作和零碎的事務、應酬所禁錮,太多的煩惱和憂愁拋之不去,似乎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清閑和自在;小時候的那份童真已離我們而遠去,長大後的今天,在需要付出很多代價的同時還要承擔起長大的責任。種種壓力下,我們是否應該適時放慢節奏,回歸到本應該有的那份輕鬆和明快呢?

享受快樂,不需任何支付,隻需放下手中的工作,找一塊清靜之地,一塊屬於大自然的地方,不要熱鬧,不要繁華,隻要那份靜謐與祥和、清新與爽快。 閉上眼睛深呼吸,須臾就能聞到菊花的清香,小草的芬芳,泥土的氣息;同時能聽到鳥兒的歡快歌唱,小溪的潺潺流淌,樹木的茁壯成長……內心的壓抑和憂愁會隨寧靜而富有生機的大自然所遺忘。

當你為人生失意時,並不需要灰心喪氣,唉聲歎氣。請看看天上的白雲吧!雖然終究要成為雨滴落下,終結生命。可是它們卻悠然自得,盡情地享受飄逸的快樂。而對於你來說,那一點的苦悶與惆悵又何足以令你一籌莫展,徹夜難眠呢?

欣賞自然之美,這一草一葉,一花一木給了我們心靈的享受;草之嫩,木之健,花之嬌,葉之綠,常常令我們怦然心動。藍天的深邃,白雲的飄逸,高山的挺拔,更讓我們喜愛。欣賞自然之美,我們獲得了心靈上的慰藉。

(二)在自然中神誌物遊

美國哲人桑塔耶那長期在哈佛教書,50歲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講台上,偶有知更鳥飛來,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他回過頭來,對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約!衝出教室,開始了他雲遊歐洲大陸之行。

何其豪邁的舉動啊!是的,當你走進大自然的時候,當看到大海的闊大澎湃、高山的挺拔如雲、草原的寬廣無垠時,你也會有一種豪邁的情懷,一種積極的人生體驗,一種忘卻世間煩惱的無限情懷。

走進大自然,是珍惜生命的虔誠。若是登山,坐在山坡上,聞著那悠悠的花香,聆聽鳥兒那婉轉悠揚的歡歌,抬頭望著湛藍湛藍的天空,不時有幾朵白雲飄過……心靈不由得變得開放,仿佛獲得了一種身心的超脫,一種生命能量的釋放。若是臨水,感受著那涓涓的溪流在你赤裸的腳背上流過,感受著魚兒的快樂與嬉戲,享受著流水落花紅的詩意情懷……

親近大自然,投入大自然大懷抱,是欣賞自然美的前提。在英語中,“自然(nature)”一詞也有“本性”的意思,親近自然容易使人進入本真的狀態,優美幽深的自然山水能夠蕩滌我們心中的塵埃。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人可以變得清明平和,愉悅歡快。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中就說道在登上嶽陽樓後會感到“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英國詩人拜倫,有一年春天看到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討,旁邊牌子上寫著八個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討。”但盆中隻有稀稀落落幾個錢,拜倫同情之下,馬上給他改了八個字“春天來了,我看不見。”哪裏有比看不見春天更讓人傷感的呢?

其實,春天象征著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色,在美好的自然中敞開心扉,也會有一個心靈的春天的,一個快樂的人生體驗的!

去感受自然吧,那裏有一個跟你以往不一樣的生存狀態。那裏有的隻是身心的放鬆,可以拋卻塵世許多的勞累。那裏沒有繁雜的論證,沒有激烈的爭辯,自然本身便演繹著那永恒的哲學命題——什麼是生命。

自然隻是靜默的臥在那裏,任你去發現。有人看見了曇花的一夜即逝,於是感慨生命的短暫;有人看見了群星的閃耀,於是高唱生命的永恒;有人看見了魚兒在池中的快樂,有人看見了風吹帆動的思辨……自然也沒有激昂的文字,沒有冗長的章節,自然本身便有著詩一般的韻律,散文一般的氣質,甚至是小說一般的故事。蘇軾路過時,摘取了大江東去的豪邁;李白路過時,取走了長江奔流的浪漫;柳永路過時,摘取了幽怨的柳;魯迅路過時,拿去了深沉的夜。這感悟自然的結果其實很簡單,你也許感覺不到生命流動,也許聽不見天籟之音,但你仍可以為偉大的自然而歡呼!為自己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