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一封前世的信(1 / 2)

我非常驚訝,因為老姨媽似乎在用哭腔哭調告訴眾親朋好友:

“對於他的死,我是無罪的。不要以為我不照顧他,他沒有成婚,他眼界高,他看上的女孩子人家看不上他,他的婚姻不是我耽誤的……”

三十年後我才逐漸了解晚期的朱橋其實是在精神耗弱的狀態下,產生了極度的“沮喪”。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醫生會認為這隻不過是極平常的“憂鬱症”,每天早晨吃一顆“百憂解”也就過去了。可憐當年的朱橋雖一度皈依佛門,卻仍然二度自殺,似乎下定必死的決心。

曾經,為了催稿,他在作者家中整夜苦苦守候。曾經,他自掏腰包預付某些作者的稿費。他曾經把《幼獅文藝》辦得多麼叫好又叫座啊!

此刻,這封三十三年前來自編者案頭的信竟忽然出現在我眼底,令我驚悚流淚。是前世的信嗎?真的有點像,古人是以三十年為一世的。雖然,所謂的三十年,其實,也隻像一瞬。

那時代窮,還沒有發明什麼用五萬十萬的巨額獎金去鼓勵文學青年的事(文學青年一概皆靠編者的信來加以鼓勵)。一九六六年,我參加了獎金千元的“學藝競賽”,並且得了獎。我當時二十五歲,翌年,我獲得中山文藝獎(獎金五萬元),以後又曾獲得十萬的或四十萬的獎金——奇怪的是,我最最難忘的卻是這獎額千元的獎,隻因評審會中有人因我的文章而哭泣。那淚水,勝過千萬金銀。

台灣剛解嚴的那陣子,有外國電視記者來訪問,他提出的問題是:

“尚未解嚴的時候,你的寫作是不是很不自由?”

我說:

“不,我一向都是自由的,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問題是編輯,看他敢不敢登而已。”

一九六六年,我寫了《十月的哭泣》,算是當時威權能忍受的極限吧!而朱橋在《幼獅文藝》上刊登此文,其實也冒著摜掉總編頭銜的危險吧!我當時少不更事,哪裏知道自己痛快馳文之際,竟會害別人要賭上自己的前程。當今之世,肯為作者而一擲前程的編者又有幾人呢?

朱橋的那封信是這樣寫的:

曉風小姐:

我願意向你致最大的敬意,當我讀完《十月的哭泣》之後,正和你含著淚寫一樣,我也含著淚讀。今天,我給魏子雲先生看,他比我更為激動,他不竟(僅)是熱淚盈眶,而且他說要找一座山痛哭一場。

尼采說:“餘最愛讀以血淚寫成的作品。”唯有以真誠的情感,才能打動人,特別是在我們今天處於這個慘痛的悲劇時代,本著這份感知,就我一個平凡的人而言,多少年的清晨與長夜,我都是為著一點愛國熱忱,貢獻了我能貢獻的。就我編《幼獅文藝》後,雖然不如理想,但也看得出這份努力的心意。對於當前文壇上那些享受虛名與漁利之徒,時常令我齒冷,目前風氣所趨,也是徒喚奈何的,因此,我對你抱著“那個題材不感動你的,而不遽爾下筆”是非常對的,希望你保持這份難得的態度。

我非常驚訝,因為老姨媽似乎在用哭腔哭調告訴眾親朋好友:

“對於他的死,我是無罪的。不要以為我不照顧他,他沒有成婚,他眼界高,他看上的女孩子人家看不上他,他的婚姻不是我耽誤的……”

三十年後我才逐漸了解晚期的朱橋其實是在精神耗弱的狀態下,產生了極度的“沮喪”。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醫生會認為這隻不過是極平常的“憂鬱症”,每天早晨吃一顆“百憂解”也就過去了。可憐當年的朱橋雖一度皈依佛門,卻仍然二度自殺,似乎下定必死的決心。

曾經,為了催稿,他在作者家中整夜苦苦守候。曾經,他自掏腰包預付某些作者的稿費。他曾經把《幼獅文藝》辦得多麼叫好又叫座啊!

此刻,這封三十三年前來自編者案頭的信竟忽然出現在我眼底,令我驚悚流淚。是前世的信嗎?真的有點像,古人是以三十年為一世的。雖然,所謂的三十年,其實,也隻像一瞬。

那時代窮,還沒有發明什麼用五萬十萬的巨額獎金去鼓勵文學青年的事(文學青年一概皆靠編者的信來加以鼓勵)。一九六六年,我參加了獎金千元的“學藝競賽”,並且得了獎。我當時二十五歲,翌年,我獲得中山文藝獎(獎金五萬元),以後又曾獲得十萬的或四十萬的獎金——奇怪的是,我最最難忘的卻是這獎額千元的獎,隻因評審會中有人因我的文章而哭泣。那淚水,勝過千萬金銀。

台灣剛解嚴的那陣子,有外國電視記者來訪問,他提出的問題是:

“尚未解嚴的時候,你的寫作是不是很不自由?”

我說:

“不,我一向都是自由的,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問題是編輯,看他敢不敢登而已。”

一九六六年,我寫了《十月的哭泣》,算是當時威權能忍受的極限吧!而朱橋在《幼獅文藝》上刊登此文,其實也冒著摜掉總編頭銜的危險吧!我當時少不更事,哪裏知道自己痛快馳文之際,竟會害別人要賭上自己的前程。當今之世,肯為作者而一擲前程的編者又有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