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史稱金城,是甘肅省省會。位於我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坐中四聯”的位置。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現代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悠久的曆史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使蘭州享有“西部黃河之都,絲路山水名城”的美譽。
蘭州地處黃河兩岸,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早在1萬5千年前就有舊石器時代先民的遺跡。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方熱土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諸如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沙井文化等文化遺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榆中縣於東崗鎮一帶,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設金城縣於西固城附近,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蘭州於皋蘭山下,及至明清,蘭州變為腹裏,肅王移鎮蘭州,陝甘總督遷入,促進了蘭州政治軍事中心地位的加強,其社會文化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蘭州是甘肅文化的薈萃之地,隴原大地的始祖文化、民族文化、絲路文化和黃河文化在此會集,多種文化形式的大融合,生動地演繹著蘭州的曆史變遷與傳承。
經過2000多年的曆史變革,隨著開疆拓域、戍邊屯田、戰爭與和平、友誼與通商、宗教與文化的交流,演繹出一幕幕壯美的曆史戲劇,浮現出眾多的英雄人物,織就了燦爛的文明畫卷。
蘭州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是黃河上遊最大的工業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重點布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在“一五”、“二五”、“三線建設”期間,蘭州工業發展都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成為新中國石化工業的“搖籃”和“共和國長子”。經過50年的建設,現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機械、冶金四大行業為主體,電力、煤炭、建材、電子、輕紡、醫藥等行業相配套,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
蘭州交通通訊便捷,是大西北的交通通訊樞紐。公路有9條國道和省道四周輻射,航空已開通航線30多條,並開通了蘭州至香港的旅遊包機。鐵路大動脈隴海線、蘭新線、蘭青線、包蘭線交會於蘭州,隨著蘭新複線建成運行和新亞歐大陸橋鐵路國際營運的開通,蘭州將成為國際貨物物資運輸上的重要集散地和中轉站。
蘭州是西部的商業大都會和內陸對外開放城市,商貿物流發達。曆史上這裏曾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黃河渡口,現在已成為西部重要的區域商貿中心和現代物流基地,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格局正在形成,輻射麵達8省區、近400萬平方公裏和3億多人口範圍。
蘭州還是欣欣向榮的科技教育城。有各類科技研發機構近70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高等院校18所,“兩院”院士13人,人才密度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冰川凍土所、高原、大氣、沙漠研究所等高科技機構蜚聲中外,我國第一台大型重離子加速器也建造在這裏。創建於1909年的蘭州大學是國家教委直屬的重點大學,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蘭州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和開發大西北的重要依托。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自然風光獨特,人文景觀豐富,民族風情多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冠以“西部夏宮”的美譽,為旅遊避暑勝地。市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蜿蜒百裏。城市依山傍水,層巒疊嶂,山靜水動,兼具北國的雄渾壯闊和江南的清奇秀麗。蘭州還是久負盛名的瓜果城。由於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瓜果皮薄肉厚、含糖量高,口感極美。其中白蘭瓜、冬果梨、軟梨、黑瓜子、百合、玫瑰油等極具競爭力,暢銷國內外。
浩瀚、明朗、寧靜的群山,守護著蘭州;豐盈、洶湧、深沉的黃河,哺育著蘭州。“得山獨厚,得水獨秀”的蘭州正在繼承和弘揚著“河彙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精神闊步走來。蘭山黃河,目睹了她數千年來輝煌與恬淡的崢嶸歲月,也必將見證她更加美好的未來!
美麗的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