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休息一會,就繼續爬山,走著石階,疑惑的問道:“我常常來這裏?這裏到底是那裏?這座山怎麼這麼高?一來這裏師父就給我講故事,我也喜歡聽他講故事,師父比爹爹好多了。”
說完,他嘀嘀咕咕,自言自語。
小步小步,往鬆亭走去。
韓奕來到鬆亭前,見到老道士,先磕上幾個頭,乖乖叫聲:“師父?”
老道士慈祥一笑,和藹看著他,回道:“奕兒來了啊?”
韓奕說道:“是奕兒來了。”
抱住師父大腿,癩皮撒嬌,問道:“師父?我們今天學什麼啊?”
老道士也不回答,隻是蹲下身,把他抱起,轉過身來,向鬆亭走去。
他們到了鬆亭,坐在石凳上。
老道士懷抱著他,手拿一本道書,翻開第一頁內容,聚精會神的讀著:“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讀完這些,讀到這裏。
老道士解釋道:“奕兒啊?這大道學說總共兩卷,上下二部。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合稱道德,共八十一章,老聃一生對道德學說之感悟盡在其中,涵蓋治國、治家、治世、治身之常理。”
韓奕想了想,不懂問道:“師父?什麼是道呢?德和道什麼關係?有什麼區別?”
老道士回道:“奕兒啊?道是隱形的,德是顯現的。德不能離道,道更不能離德,無德不能顯道。道為體,德為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隻是個命名。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
韓奕問道:“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
老道士回道:“是從‘道’認識的。”
韓奕問道:“什麼是道?”
老道士回道:“道在自身,每個人的腳下,參悟自身,就能明白天地道理,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生。”
韓奕問道:“什麼是德呢?”
老道士回道:“古人認為:萬物因‘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這就是‘德現’的顯示。指天地化育萬物的功能。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指有德行的人。行為;特指好的品行。善行;仁愛;仁政。”
韓奕“哦”了一聲,有些明白了,說道:“師父以前對奕兒說過,學習道德,要記住七點:第一,治心,清靜無欲;第二,治身,皈原真柔;第三,治世,自然無為;第四;治家,合和恒一;第五,治神,抱一還元;第六,治萬物,得一而生。”
老道士笑了笑,對他說道:“奕兒說的對,真是聰明孩子,這六句話包羅萬象,天地之間的本源都在其中,所要探求的治世真理也在其內。隻要把這六句話體悟透徹,就可以應對世間萬變,還可以救度眾人,也就不枉來世一遭了。”
韓奕看著師父,乖乖回道:“奕兒知道了。”
老道士笑問:“你知道什麼啊?”
韓奕想也不想,就回道:“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末亂。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是道德思想,大道理論學說,最基礎東西,為根本存在,對不對?”
韓奕說完這些,見師父不說話,隻是含笑看著自己,問道:“師父?我說的對嗎?”
老道士看著他,滿意一笑,回道:“奕兒說的不錯,師父沒有白教你,你能明白這些,懂得這麼多,確實難能可貴,師父真為你高興,可不要今天記住,明天就忘了?”
韓奕乖乖回道:“師父,你老人家放心吧!奕兒會永遠記住的,不會把它忘記的。”
說著,撲進師父懷裏,懷抱著師父,開始撒嬌,癩皮起來,叫道:“師父?你教我學《周易》吧?奕兒聽說,學習這個,可以推演天道,推算千萬年以後發生的事情。”
老道士低著頭,慈祥笑著,看著小童,見他可愛模樣,乖巧樣子,滿是溺愛,問道:“奕兒要學《周易》啊?哪你吃的了這個苦嗎?這可是很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