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可怕的新老師 (1)(2 / 3)

你班上的×××不是就因為她哥哥不喜歡某一位老師,而且家長跟那老師有過爭執,而要求不把她分到那老師的班上嗎?

這是因為學校怕家長和老師的成見影響到教學。

你說,學校不是什麼都考慮到了嗎?

孩子!

人生好像探險和尋寶,如果你每年接觸的,都是一樣的事、一樣的人、一樣的環境,就沒意思了。

想想!暑假之後——

新老師、新同學、新書本、新教室、新學年……那麼多“新”,等著你,多有意思啊!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隻希望你做個快樂的讀書人,而且快樂地讀、快樂地用,常常溫習、常常思索。

人生何必處處拿第一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課之前,我看見你不斷地翻書,一邊翻、一邊數,然後得意地說你這個禮拜讀了兩千多頁的課外書,一定能得獎了。

過去兩個禮拜,爸爸也確實看見你,每天才吃完飯,就抱著書看,爸爸還好幾次對你說:

“剛吃完,應該休息休息,讓血液去腸胃裏工作。如果急著看書,血都跑到腦裏去了,會消化不良。而且剛吃飽比較糊塗,讀書的效果也不好。”

隻是爸爸怎麼說,你都不聽,才把書放下幾分鍾,跟著又拿起來。你讀書的樣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讀完的時候還大大喘口氣:“哇!我又讀了一本。”

現在,爸爸終於搞懂了。原來你們中文班上有讀書比賽,每個禮拜統計,看誰讀得多。

爸爸不反對這種比賽,它確實鼓勵小朋友多讀不少中文書。隻是,爸爸也懷疑你到底能記住多少?又讀懂了多少?

如果你隻是匆匆忙忙地翻過去,既不能咀嚼書裏的意思,又不能欣賞美麗的插圖,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獲得讀書的樂趣。你讀得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記不記得兩三年前,有一次爸爸帶你去“自然曆史博物館”,進門時,有人發個小本子給你,說“歡迎參加發現之旅”。

原來他們在博物館各個角落,設立了許多站。每到一站就可以蓋個章。一整本都蓋滿章的小朋友,則能得到一份小獎品。

爸爸也非常欣賞博物館的美意,知道他們希望借著這個方法,使小朋友能到每個展覽室去參觀。

隻是,那天沒見到幾個細細參觀的小朋友,倒是見到不少家長,疲於奔命地跟著孩子跑來跑去——包括爸爸媽媽在內。

你也得到一份獎品。但你想想,我們去博物館那麼多次,你那天是不是最累?卻也最沒看到什麼東西?

讀書就跟到博物館一樣。你可以“精讀”,從頭到尾隻待在一間展覽室裏,研究一兩樣東西;你也可以“瀏覽”,到處走走,遇到感興趣的,就多讀一下展品的說明。

讀書也可以像是參加“發現之旅”的比賽。大家拚命讀、拚命衝,比誰讀得多、誰考得好。

隻是到頭來,很可能沒見到多少、沒學到多少,徒然得個“虛名”,卻既浪費了時間又搞壞了身體。

在這兒爸爸要告訴你兩句孔子說過的話——

孔子說:“把已經學到的東西,常常拿出來溫習,不是很喜悅的事嗎?”(語譯)

孔子又說:“隻知道學習,卻不加思索,到頭來等於白學;隻靠思索卻不去學習,則因為沒有新東西,而變得危險了。”(譯意)

在孔子的這兩句話裏提到了三個詞,也就是“學”“習”和“思”。

“學”是指“學新的東西”。

“習”是講“溫習”,也就是把學過的東西再溫習一下。

“思”是講“思索”,讓學習到的東西能在腦海裏多打幾個轉,甚至引發一些自己的想法,產生一些自己的創意。

現在,爸爸要問你,你這個禮拜讀了兩千多頁的書,算是“學”還是“習”或是“思”?

你的答案大概隻有“學”吧!

孩子!你總是去圖書館,那裏的書是不是好多好多,讓你讀一輩子也讀不完?

如果有個人天天都去讀書,一輩子讀了幾千萬頁的書,他還有時間寫文章、寫書,或把學到的東西拿來使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