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最後一根稻草是自己壓上的(1)(2 / 3)

成功之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理想,而且還有必勝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理想和信念變成了行動。自信能造就奇跡。自信心是人生成敗、幸福與不幸的關鍵。信心是行動的發條,基於信心而來的那種無比的驅策力量,就是締造人世間一切偉業殊功的源頭。人有信心,就有希望。信心能使軟弱的人變得剛強,毅然地去承擔一切苦難與折磨,接受任何考驗和試探。因此,偉人說:“信心是英勇的要件。”

對於職場上的人來講,當然也是如此,隻有自信,才能最終取得成功。那麼,怎樣才能有自信呢?沒有自信的人該如何提升自信呢?建議不妨從以下三點做起:

第一,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

把自己的“硬件”擺一擺,諸如學曆、工作年頭、取得的業績乃至身高、體重、著裝、皺紋等拿出來評判一番,你是否對其中的某項感到信心不足。和同事,最好是好友溝通,看他們對你的評價是否與你自己的看法一樣。也許你會發現你在辦公室裏有那麼多的閃光點。即使他們是在恭維你,姑且相信吧!

第二,學會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沒有天生的拿破侖,隻有真正的工作才是你自信自強的基石。沒有愛一行幹一行,隻有幹一行愛一行。既然你選擇了目前的工作,就要深入了解本職工作需要何種人才,自己欠缺的能力到底在哪裏。可以誠懇地與上司交談,取得共識。如果需要電腦、英語的精進,那就去充電;如果你優柔寡斷,那需要心理素質的鍛煉;如果你是廣告營銷人員,可你天性拘謹,那麼你需要參加各種沙龍活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觀察優秀的同事、朋友,從他們身上你可以悟出自己的差距。

第三,要給自己一個自信的新形象。

從形象入手,無論你的年紀多大,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例如,你可以穿比實際年齡小5歲的服裝,換一個時髦的發型,走路步伐加大15厘米,加快速度,說話聲音大20分貝,在走廊與旁人熱情地打招呼,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開始。上司一定會喜歡,同事也會刮目相看,給你重新定位。

修煉心法 尋找命運的鑰匙

真正自信的人不會因為自己身處逆境而消沉,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資本”落入低收入行業而沮喪。他們真正擔憂的是: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讓自己的努力終將轉換為實力。有人說,自信就是敢於向世界宣布“天下我第一”,然而,這隻是一種自大。自大不同於自信:自大的人僅僅把幻想放在嘴上,自視過高,不考慮能否實現;自信的人並不依賴幻想,而依仗的是實力,相信自己的努力終將轉換為實力。自信的人用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會遇到嘲笑他的人、漠視他的人、詆毀他的人,他當然還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失敗,但是,他相信種種艱難困苦都能被克服,“命運的鑰匙”一定能被找到。也許還有人會問,自信的人看上去是不是都有點兒瘋狂?的確,自信的人都會選擇做一些貌似狂妄的事,因為山窮水盡之地,往往是“命運鑰匙”的棲身之處。

第三節 稻草3 失敗了這麼多次,以後該怎麼走

職場透視

半年前,張軍一個人從長春來到北京,準備在北京發展。其實,張軍在長春已經有了很好的事業基礎,但是張軍認為自己應該有更好的發展,於是他經過再三的考慮,辭掉了長春的工作,隻身闖蕩北京。但是,他在北京找工作已經快半年了還沒有結果。之前他在長春幹了3年的銷售,兩次工作都是從最底層的送貨業務員幹起,一直做到了職位比較高的省區經理,負責一個省區內的銷售和策劃,有了豐富的經驗和不錯的業績。本想來北京大幹一番事業的他,來京後的半年中已經投出去500多份簡曆了,麵試也有過50多次,可工作至今仍未落實。麵對這樣的困境,張軍一度陷入了困惑之中,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在北京發展嗎?失敗了這麼多次,自己還能成功嗎?是不是應該放棄,打道回府?

仙人指路

張軍的困境也許是很多人的困境,如果有一天我們也麵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呢?其實,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所以當你遇到挫折時,要堅持,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才能使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失敗應該隻能喚起我們更多的勇氣。檢驗一個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敗了以後怎麼樣,失敗了以後,是決心加倍堅強還是就此罷手?可見,張軍不應該放棄,他需要重新給自己定位。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及在保費方麵所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了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了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時,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人生也是如此。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挫折,但每一個困難與挫折,都是上天賜予的檢驗我們自身的機會,所以,當我們跌倒時,不必驚慌與難過,隻要在心裏湧出勇敢的精神,鼓勵自己站起來,撣撣身上的灰塵,然後繼續前進,直到我們每一步的目標實現。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想要成功不可能不遭受失敗-在“人生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才是真正的成功。惠特曼說得好:“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也是偉大的。”

漫漫人生路,有誰能說自己是踏著一路鮮花、一路陽光走過來的呢?又有誰能夠放言自己以後不會再遭到挫折和打擊呢?我們應該看到成功的背後往往布滿了荊棘和激流險灘!如果因為一時的受挫就輕易地退出“戰場”,半途而廢,到頭來懊悔的隻能是你自己;如果總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丟掉前行的勇氣,就永遠不會追求到心中的夢想。正如歌中所唱的,陽光總在風雨後-真正的偉人,麵對種種成敗,從不介意;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失望,絕不失去鎮靜,隻有他們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正如溫特·菲力所說:“失敗,是走上更高位置的開始。”

有一次,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突然起了大火,火勢根本無法控製,愛迪生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實驗室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愛迪生的兒子查裏斯當時也在現場,他認為父親肯定傷心死了,要知道,父親可是把實驗室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看見父親在熊熊燃燒的大火麵前,一點兒沮喪的神情也沒有。一直到大火自己熄滅,愛迪生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喪氣的話。

查裏斯不解地走到父親麵前問道:“大火把你心愛的實驗室燒掉了,你怎麼一點兒也不傷心呢?”

看著迷惑的查裏斯,愛迪生說:“災難自有災難的價值,以前所有的謬誤和過失都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了,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大火之後的第三個星期,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

並非每一場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常是福。對於意誌堅定的人來說,災難不僅不能打垮他,反而會激起他更旺盛的鬥誌,促使他早日成功。愛迪生的成就著實讓人佩服,然而,在這裏更令人欽佩的是他麵對挫折時的那一份坦然,那一份勇氣。人生在世,難免要遭逢重重困難、坎坷,甚至沉重的打擊,麵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喪失麵對它的勇氣!這樣的故事在浩蕩的曆史長河中比比皆是: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以致他不得不去幹苦力。後來,他的《北方故事》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

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處女作問世時,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

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後,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並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些誹謗者。

種子深埋在泥土之中,泥土既是它發芽的障礙,更是它生長的基礎和源泉。瀑布邁著勇敢的步伐,在懸崖峭壁前毫不退縮,因與山崖的碰撞造就了自己生命的壯觀。挫折是成功的前奏曲,它孕育著成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這話的重點就是:一個人要有所成,有所大成,就必須忍受失敗的挫折,在失敗中鍛煉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強大,更穩健,這樣才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正如杜牧的一首詩中所寫的:“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所以說,失敗不是絕對的,並不可怕。失敗以後,要立刻振作起來,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不要懼怕挫折,挫折是一個人人格的試金石,在一個人輸得隻剩下生命時,潛在心靈中的力量還有多少呢?沒有勇氣、沒有拚搏精神、自認挫敗的人答案是零;隻有堅持不懈的人,才會在失敗中崛起,奏出人生的樂章。

修煉心法 多多嚐試,堅持不懈

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多嚐試。當你要擴展銷售業績時,你的行動項目就應該包括增加打電話的次數。如果你隻打了幾個電話,那麼應該再多打幾個,設定每天的目標,並且遵守它。

為你的目標盡快做好完善的行動步驟。如果你想要旅行,那麼你要到旅行社詢問行程的安排,立刻著手規劃;如果你想學油畫,那麼你要先找到適合你的老師,購買需要的畫具,然後再開始練習作畫;如果你想轉換工作,需要接受特殊的職業教育訓練,那麼你就要馬上報名參加、交學費、買書、上課,並且認真做功課。

無論你的目標或夢想是什麼,你今天就要開始行動,並且堅持不懈!

第四節 稻草4 我連最後一點兒勇氣都沒有了

職場透視

陳強畢業後憑借著自身優越的條件和廣博的學識,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人人羨慕的國家機關工作。他平時刻苦好學、為人友善、踏實穩重,深受同事和領導的喜愛,陳強自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並學會了如何待人接物。作為一個新人能夠這麼快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是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於是陳強越幹越有動力了。可是,工作了近兩年後,陳強開始覺得有些身心疲憊了。眼看著比自己晚來的同事都有被安排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而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麵都比較優秀,卻遲遲沒有機會,心裏有些不大平衡。就這樣,5年過去後,陳強仍然是單位的一個小職員。上大學時風光無限的陳強,心裏非常不平衡,以至於自己都沒有勇氣再待下去了。看到自己的很多同學在私企混得比自己好,陳強心裏更難受:“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但是他們現在都比我好,我真的絕望了,一點兒勇氣都沒有了,真想下海經商去!”果然,隨後一年,陳強就下海經商了。也就是在陳強下海後不久,他的領導才告訴他,其實當時單位正準備給陳強提職,但是陳強去意已定,單位也沒有強留他,陳強聽後,非常後悔。

仙人指路

5年-這是一個不短的時間,陳強能在一個單位勤勤懇懇地工作5年,並且都是做一些零碎的工作,這就是一種堅持。陳強的機會馬上就要到來了,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都處於低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陳強堅持了5年,卻在最後一刻放棄了。陳強的故事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下麵這個故事:

在遠古時代的一個孤島上生活著一群鳥,它們因喙的長短不同,得名長喙鳥和短喙鳥。長喙鳥靠啄食蒺藜的果子為生,這種果子渾身長滿了堅硬的刺,隻有長喙鳥才能啄得開,而短喙鳥則無緣享受這種美食,很多短喙鳥因此餓死了。